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2016-05-30 10:48彭晓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众化队伍建设

彭晓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逐渐发展为大众化,普及化,相对于以往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等特点会使高校辅导员工作发生变化,并且在工作中辅导员出现一些与之不适应的现象,本文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如何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前言

進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今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教育大众化,教育素质化,教育开放化。在这些转变的背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高校辅导员尽快适应目前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国家要大力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大众化发展。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转向大众教育化模式,特点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加,在这种教育模式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发生着变化,同时给高校关于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密切,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辅导员都对大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辅导员都会发挥着极大的引导作用,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辅导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如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辅导员思想不稳定。目前,一些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欠缺,考虑个人利益比较多,在辅导员这一岗位上缺少工作热情以及奉献精神。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辅导员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认识,体会不到该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对于资质比较大的辅导员来说,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自身的专业得不到巩固,并且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会逐渐不适应辅导员这一工作,所以会考虑自己以后的出路,从而无心应对目前的工作。对于年轻的辅导员,老辅导员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导致他们对未来也感觉迷茫。然后,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还未出台,辅导员工作又与其他工作在各方面存在差距,导致辅导员内心不平衡,对工作更没有激情。

2.无法正确处理教育和管理的关系。一些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把握不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印象就是“学院的管理者”。这种现象表明,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以管理者姿态教育学生,强制性的命令学生达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有耐心,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问题,具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否则如果不讲究教育形式,缺乏细致的教育态度,不仅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降低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对象数量增加,人数增加就意味着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这种现象造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复杂。以往的高校教育费用由国家财政投入,对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财政已负担不起教育费用,因此高等教育收费机制是一项大的改革。高校收费力度的加大,对不同家庭、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变化,因此辅导员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教育大众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支配,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在这一现象中,辅导员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创新辅导员工作体制。辅导员的选用应着重于从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硕士或者博士,因为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教育工作中,并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还可挑选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作为辅导员,学校可以考虑给予他们免试升为本校的研究生,在做辅导员期间,学习研究生课程,这样学校在挑选辅导员时可靠性提高,另外既能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又提高了自身学历。除此之外,辅导员也可以考虑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担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相对来说会比较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学生的交流也比较顺利,因此教师提升至辅导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通过辅导员专业化,使高校辅导员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就业工作,党建工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辅导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而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高辅导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3.改善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新时期,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一,自身要拥有强大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接触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想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第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辅导员的形象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必须有很高的道德素质。第三,博大的理论知识。辅导员对学生各方面的指导是以广泛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第四,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丰富,辅导员有积极给予引导。

4.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追求创新,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势必要创新工作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辅导员要具有全球化意识,对学生实行国际化观念教育;掌握网络使用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强化自身法制意识,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自身的敬业意识以及生活意识;创新服务观念,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五、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是及其重要的。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应对措施,及时改善,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棠,王波,侯启海.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视野期待[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68-71.

[2]于成学.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期待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94-96.

[3]杨俊杰,陈瑶,韩忠培.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8):6-7.

[4]孙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4):39-39.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大众化队伍建设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