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2016-05-30 02:21刘慧姝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创新

刘慧姝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技术、技能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得信息化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 应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40-02

知识时代,信息化迅猛发展,教育目标已经将提高信息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度应用,使教师不再是讲授者,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学生也不再只啃书本,而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以小组学习的模式自我探究,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这就使信息化教学设计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1.1 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具有强大功能,它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工具,也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1.2 基本原理

1.2.1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指明探究知识的方向,这一直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初衷,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的发散培养、知识拓展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实践能力。

1.2.2 利用情境模拟

凭借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为学生创建高度仿真的实践教学情境,或者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氛围,真真切切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规划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学习资源,以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方式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1.2.4 鼓励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教师因材施教,以小组讨论、辩论、互评的学习形式,让大家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1.2.5 注重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教学成果的好坏得失,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馈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设计、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

2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实践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可以套用,这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1 设计创新性不够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很多院校缺乏实践环境、操作仪器等,所以实践环节不够逼真,导致很多课程套用相似的教学设计模式,没有体现出创新的、科学的、仿真的教学内容和特色,学生也很难想象出教学的核心问题。

2.2 技术规划性不够

很多院校为了单纯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应用,毫无规划的应用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设备,使有些课程信息化应用不恰当、不充分,有些课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严重欠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

2.3 理论落地性不够

信息化教学设计有着系统化的理论支撑体系,很多职业院校一味地追求信息化的应用,缺少让教师充分学习、高度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的培训环节,必定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效果。

2.4 效果展示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就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展示教学内容,配合教师的引导,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过程。而很多职业院校忽略了教学效果的展示,使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有效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影响教学效果。

3 国外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美国

美国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上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早已建成了高速的骨干网络体系,覆盖整个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良好的硬件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学校大力推行并应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利用新科技进行教育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帮助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3.2 韩国

韩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工作,其发展成果也是相当显著的。在韩国职业教育领域中,通过服务信息系统(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RISS)来满足科研和学习的教师和研究生分别达到了72%和95%。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建立了17所网络大学,并充分运用E-learning系统,为全国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提供远程学习服务。

3.3 日本

日本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凭借政府强大的经济实力,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构建起了一个将全国各级院校都能使用的互联网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从中学起就要学习信息化的相关课程,并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关课程也随之增加,要求程度也相应提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所建立的信息化网络有人能用,有人会用,有人爱用。

3.4 启示

3.4.1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之所以开展得比较成熟,主要原因就在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他们将前沿技术充分运用到教育中,尤其是网络资源,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得到创新,而且还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网络资源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

3.4.2 培训高素质教师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样重要。在发达国家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化培训。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高度整合在一起,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扮演知识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3.4.3 政府的支持

职业教育若要更好应用和发展信息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就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网络平台的建立,更加有助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开展。

4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创新

4.1 将以学生为主进行到底

信息化教学设计始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个理念贯彻始终。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还是学习思路的制定,教师要摆正自身引领者的位置,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前提,来安排完整的教学过程。

4.2 彻底改变教师思想

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深入每一个公民的思想中。尤其是自从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以来,创新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信号。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思想的启蒙者,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教育方法,把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感知到知识的魅力。

4.3 加强学校师资力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两个方面。从硬实力来看,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库和资源库,加强教育平台硬件建设,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补充最新的资源和信息,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丰富专业职业教育知识。从软实力来看,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实践素质能力增强,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学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转变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

4.4 优化教学方案

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组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尤其是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设备,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教学方案的优化,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先进的教育系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教育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感。

4.5 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要改变传统的评价系统的弊端。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互评体系。在评价主体上进行完善,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新式的评价方式和原有的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传统形式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和教师有阶段性的目标和总结,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孔莉.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33-234.

[2] 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J].职业论坛,2013,9(6):36-37.

[3] 李志东,梁陶.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2):110-112.

[4] 王欣.关于职业教学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6-78.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创新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探究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