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2016-05-30 08:07施乾信封波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施乾信 封波

摘 要 政治文明是政治文化在本质上和层次上的升华,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历代领导人的精心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完善,且成果显著。本文通过对历代领导人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进行一般梳理,从中分析归纳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果,由此助力于我国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展。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75

Abstract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sublim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essence and the level,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civiliza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improved, and the results are remarkable. In this paper,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common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to successive leaders of our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alyzes 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which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utu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0 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里表示,必须“不断促进社会主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国家之所以长久以来始终致力于完善三个文明的建设工作,因为这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开拓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的本质任务,也是全中华民族以及我党的长远目标。

1 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我们国家在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上主要度过了以下几段关键的时期。分别是我国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贡献

在人类社会中,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之前,人类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直都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统治被剥削阶级。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中政治制度的变化都是向着更高状态发展,可是这样的政治文明的本质和核心依然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文明。直到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作为本质的政治文明才被颠覆,人类历史上才第一次推翻了剥削阶级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洪流之中,于1949年在世界东方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振聋发聩般的呼喊声中,为全世界全人类在政治文明历程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从此和祖国共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站起来”的人民,让世界看到了五千多年来中国美好璀璨的政治文明成果。而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国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次探索中,就在政治文明方面得到了可喜可贺的阶段性成果。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我国人民大众取代了从前的剥削阶级而成为了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国家的主人,这一变化动摇了原本政治文明中的本质内容。同时,对于政治文明主体概念的界定,认为中国共和国的广大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这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也实现了在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极少部分人的统治。实现了在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可以享受民主的现实。

1.2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期

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总结、吸收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当时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为:

首先,正像邓小平在答复外国新闻记者的问题时那样,我们国家需要从制度层次思考,应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这一时期的领导人不但继续保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根本,同时还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面。这也主要是为了保证我国人民和群众自身的根本利益能在本质上得到保护。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坚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受摆在建设的第一位。

1.3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添动力

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时期,世界迎来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江泽民同志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又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短语是由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虽然前面两位领导人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都有浓墨重彩的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个政治文明的概念规范化和系统化。江泽民同志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道,上升到人类文明的概念之中,他也同前几位领导人一样,在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前任领导人关于我国建设政治文明方面的优秀理念,首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方略、发展党内民主等等科学理念。

1.4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

胡锦涛同志非常看重在我国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多次在不同会议场合发表有关要加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讲话。同时,胡锦涛同志还在继承前几任国家领导人的优良成果的同时,经过研究探讨,创新发展新时期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新颖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5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提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习近平同志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2 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党政治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关键表现中的一个。在中国,国家的基本国情,即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他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2 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站数量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在国家占统治地位,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宪法中也有规定,在中国一切权利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协调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中国除汉族以外还拥有5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广大的多民族国家,将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我国为了体现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就在依法贯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来。

2.3 以法律为保障

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就是依法治国,他的含是我国的人民与群众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之下,按照宪法与法律的相关规定,经由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经济和文化还有社会相关事务,确保我们国家的每项事务都能够依照法律法规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证此种国家制度与国家的法律不会由于某一人的思想意志而有所变化。同时,在依据法律治理我们国家的基础上,实现规划中的中国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才能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因为以上提到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在我国当家作主都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法律作为根本保障,离开了强有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我们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有序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喜人局面就很难实现。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3.1 关键成就

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我党和政府主要取得的关于政治理念方面的成就。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希望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精神保证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全面推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不变,通过对发展抱有的坚定信念,让党和国家有力量冲破各种在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和困难,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持续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說在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过程中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为社会和生活带来的优良成果。

其次,让社会更加和谐。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面,我们党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逐步具体化,也切实地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诉求出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亟需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为了群众,同时也依靠群众,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配合,共享和谐社会发展成果。

最后,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摆正全社会的价值观,努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基本经验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行动进行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希望能够通过大体的归纳和总结看到我党和政府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良好发展势头,手握当下,展望未来。

首先需要不断贯彻建立一个法制的社会和国家的理念,这是我国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可靠的根本保障;其次,仍然不能停下深化政府改革的步伐,要努力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一个有能力、有魄力、能服务的人民政府;最后,党中央需要深化在思想范围内的相关政治文明建设,要坚决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通过强化思想意识领域的政治文明建设来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

4 结语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我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我党和政府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并不断完善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坚定信念,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中,渗透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和思路,在不断进取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前进。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潮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2015SJD227)

参考文献

[1] 张明军,陈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时间前提与创新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4(5).

[2] 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6).

[3] 刘文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条件[D].浙江财经大学,2015.01.01.

[4] 童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演进逻辑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5] 朱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大众化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05.01.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王义政治文明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