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

2016-05-30 08:07王林霞吴丽红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信息素养高职院校

王林霞 吴丽红

摘 要 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回顾研究的基础上,思考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意义和原则;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素养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82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standards wer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thinking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standard, put forward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standards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必备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其上升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教育也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信息素养,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问题不容忽视,而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则尤为重要。信息素养评价是一个以一定的目的和标准为依据的考察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对个人或组织等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综合信息能力的评估。①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作为是评价个人信息素养能力、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指南,为在信息社會探讨信息素养提供了一个框架,具有高层次的参考价值和宏观的指导意义。②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合格的信息素养,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

1 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回顾

与我国相比,国外对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进行的比较早,其中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都先后由权威机构制定了较为科学、通用的信息素养标准。美国分别在1998年、2000年制定发布了《学生学习之九项信息素养标准》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澳大利亚分别在2001年、2004年制定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标准框架》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英国于1999年制定了《英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国外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由图书馆协会或是信息素养协会等权威机构制定和发布,且是通用的信息素养标准。

近几年,我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研究在不断地增多,但没有形成通用的信息素养标准,且多为个人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陈文勇和杨晓光两位学者在探讨信息素养能力分类及核心能力的内涵上,建立了包含10个方面的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由曾晓牧、孙平等人建立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为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③(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④(4)王莹在《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军队本科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分为5个一级指标,17个绩效指标和45个指标描述。(5)张瑾在《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创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模糊评价模型,共分为智能单因素判断、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一级模糊综合评价三个层次。

从这些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评价对象来看,大多数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非常少,直到2011年、2012年缪向辉、文南生针对高职信息素养的情况,探讨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构成。2011年,缪向辉在《大连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构成实证分析》一文中从信息获取力、信息保存整理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构建了大连地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⑤2012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标准研讨会上,文南生提出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想,一级指标四个,分别为信息知识素养、信息品质素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⑥

通过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回顾与总结,发现我国对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严重不足,且大都是个人进行摸索思考阶段,很少有权威部门或组织的介入;并且发现大多数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是从信息素养的内涵方面着手研究的,评价标准特别侧重于“信息获取能力”,没有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强调科研、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不符合高职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信息源仅限于图书馆及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没有体现新媒体的资源特征。

2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2.1 构建意义

(1)指导作用:合理的、科学的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得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章可循。(2)评估作用:高职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可较好地帮助教育者和高职生开展评估,寻找不足并作相应的调整。

2.2 构建原则

首先,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应该具備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构建的共性,如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其次,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应该具备高职特色的原则,应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特点以及高职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特征。应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与其他的高等教育相比较,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1)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基础较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不够,素质相对偏低;(2)高职教育一般学制较短,为二年半至三年;(3)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主要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只有在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能准确评估高职生信息素养高低的评价标准。

3 基于信息活动过程的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本文中对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1)界定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内涵;(2)参考现有的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3)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及高职生的信息行为;(4)结合现代的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基于高职生的信息活动过程,确定由6个环节构成信息活动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高职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基本框架),对应6个环节列出18个二级指标(绩效指标)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1 高职院校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图1)

3.2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表1)

以上是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个人思考。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制订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需要由教育部等权威部门主持这项工作,建立起国家层面的管理机制,制定全国范围内适用的高职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另外,“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此要求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注释

① 肖青书,刘孝文.我国信息素养评价及其标准研究现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2):79.

② 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1.

③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EB/OL].http://edu.lib.tsinghua.edu.cn/InformationLiteracy/information%20literacy%20competency%20standards. doc.2013-11-5.

④ 张东等.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56-60.

⑤ 缪向辉.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定量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调查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7:90-93.

⑥ 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标准研讨会会议纪要[EB/OL].http://www.scal.edu.cn/zxdt/201206120131.2013-11-29.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信息素养高职院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