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读后感写作教学浅议

2016-05-30 04:49谢忠斌
写作(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感点升华读后感

摘要:把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记下来,即为读后感。读后感是中学阶段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针对多数学生抓不准原书、原文的主题,找不到引发感想的突破口的实情,在读后感写作训练上作了一些探索:掩卷沉思“寻”感点,打破常规“布”结构,围绕感点“引”材料,分析材料“炼”感点,升华感点“结”全文。

关键词:中学生;读后感;写作

把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是中学阶段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从以前读后感的写作教学情况来看,效果不太理想。多数学生抓不准原书、原文的主题,找不到引发感想的突破口,最终导致写出的读后感篇幅过短,“感点”不亮;或是空发议论,大话连篇;或是千篇一律,结构雷同。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在读后感写作训练上作了一些探索,特小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一、掩卷沉思“寻”感点

当读完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后,不妨掩卷沉思,书中或是文中什么“东西”让你感动,让你过目不忘,这“东西”可能就是你写出一篇读后感的“感点”。抓准“感点”,是写好读后感关键的第一步。怎样“寻”准感点呢?首先是读透书或文的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当然,对于同一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对象可能抓的“感点”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读者在写作时能围绕自己的“感点”“自圆其说”,均不失为较好的读后感。

二、打破常规“布”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决定了其优劣。好的布局谋篇能引人入胜,生动活泼,读后感的写作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大多数读后感首先交代所读的书名或文题,接着简介其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然后写作者就“亮”出自己的“感点”,紧接着围绕感點来“引”材料、“议”看法、“联”实际,最后是“结”全文,升华自己的“感点”。这个写作模式不能说不行,要想给别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在“亮”感点、“引”材料、“议”看法、“联”实际、“结”全文几个环节上力争“与众不同”,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较丰富的知识信息储备及较扎实的写作功底。

更难做到的一点,就是打破常规“布”结构。属于议论文写作范畴的读后感,其“亮”、“引”、“议”、“联”、“结”几个环节必不可缺,但其行文顺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写作者是绝对可以写出不同结构的读后感的,这不容置疑,还须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三、围绕感点“引”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陛。

四、分析材料“炼”感点

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人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時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五、升华感点“结”全文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要把读后感的感点真正“亮”出来,并得到进一步升华。

《老子》中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给学生读后感基本写作方法后,可由学生大胆地尝试去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日常读后感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优秀读后感习作或是教师所见的优秀读后感同学生一起分享、点评,开阔视野,从中悟出写法。众所周知,教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认定一个目标,并朝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作者简介:谢忠斌,男,1965年5月出生。现任教于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第二初级中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荆门市教育学会会员,京山县绀弩诗社社员,有三百多件新闻及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

猜你喜欢
感点升华读后感
贪吃蛇升华记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读后感”等十七则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