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环境光,看见经典

2016-05-30 10:48
上海戏剧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光戏剧性古典

丹尼尔·梅斯基氏(Daniel Mesguich),法国著名导演、演员、戏剧教育家,2015年12月7日,上海戏剧学院“西方古典戏剧的当代诠释”研讨会现场,丹尼尔感慨前天自己还在法国巡演品特的《背叛》,演出一结束就从南部赶回巴黎,然后用半小时打包行李飞到了上海,来跟我们谈谈他对古典戏剧的独到见解。

丹尼尔·梅斯基氏(Daniel Mesguich)毕业于巴黎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1983年他开始在该校任教, 2007年起被法国文化部聘请为巴黎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院长。他的导演作品涵盖古典戏剧和现代作品,歌剧导演作品通常是歌剧史上的力作; 梅斯基氏先生堪称法国顶级的戏剧歌剧导演,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什么是经典戏剧?

经典戏剧是否是学校里教的已故作家的作品?萨特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已经是经典了。我的理解,经典的文本得有一个双重性:它必须有一个成形可见的剧本本体,这就是可见文本;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它得有更多围绕它而产生的衍生文献以及文学内涵,这是不可见性文本。例如,《哈姆雷特》的文本可能只有百页,但是与之相关的论述文献估计已经成千上万。

法国三个演绎经典戏剧的时期

罗兰巴特认为:戏剧由两个部分组成——剧本和戏剧性,所谓戏剧性是布景、舞台以及表演方式这些脱离剧本之外的呈现。

第一时期,戏剧性是藏在剧本里面的。如莫里哀时期。

第二时期,阿尔托、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们把戏剧性从剧本中抽离,由导演的再度创作来展现戏剧,悲剧剧本可以演成喜剧,喜剧剧本也可以用悲剧方式呈现。它起源于19世纪末自然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是左拉,但在开始他被象征主义的拥护者所反对。

第三时期,文本与戏剧性互通、互补。之后戏剧一直在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之间来回摇摆。直到现在,剧本和导演相对平衡。导演的再创作依托于剧本,剧本也随着不同导演有着不同呈现方式。

关闭身边的环境光

我们既要排演古典戏剧,也要排演当代剧本。在现在的法国,戏剧工作者更倾向于演出当代剧目,这是有问题的。

要知道完全抛弃古典是非常自大的,只有退一步我们才能看清当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比从前西班牙、英国甚至是古希腊的戏剧黄金时期更有成就。而当代的一些剧本甚至比很多经典剧目更为陈旧,尤其是在戏剧的内核上。比如《美狄亚》《哈姆雷特》它们的人物结构以及精神是不朽的,是可以永存的。

就像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日常环境就是环境光,现在很多繁杂的信息以及浮躁的生活状态就如同我们欣赏星空时候周围的光污染,让我们看不到那些经典。关闭我们身边的环境光,点燃我们心中的那团火。

戏剧艺术两大经典理解

戏剧艺术对于经典的理解有无数种,我把它分成两种:戏剧在说一个有时间地点人物的故事;戏剧在说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呈现、无法言说的故事。

如果要用戏剧来展现某人80年的人生,用第一种方式是从80年的长河中抽取若干重要时刻在两个小时内呈现,而用第二种方式则是用神奇的方式把生命中的80年变成舞台上的两个小时。我个人比较推崇第二种。

不可能的相遇

今天我们演绎古典剧本,是一种“不可能”的相遇。犹如高乃依把剧本扔进时间的长河,然后被现在的我们捡起,想着拿这剧本要怎么做?这剧本又想要说些什么?这是非常奇妙的。

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列维纳斯说,我们不该问剧本想说什么,我们该问剧本能说什么。更重要的是文本潜在的可能性。在经典剧目中,每句话每一个台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是在我们再度诠释中,这些含义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例如,拉辛的《昂朵马格》,如果我们读时试着疯狂地想象成是波德莱尔写的剧本来演绎,会有怎样奇妙的效果?!放弃对某个剧本已知的一些讯息,每一个字都有了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要放弃固有的呈现,抛开束缚去读剧本,便会得到更多的可能性。莫里哀的《唐璜》三百年来文本没有变化,但是不同的时代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唐璜长篇大论宣扬爱情,回头看仆人:你有什么可说的吗?仆人结巴:天哪我该说什么好呢?而在今天,仆人则是用凝重的语气回答:天哪我该说什么好呢?其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语气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剧本。

时间与古典戏剧的关系

《昂朵马格》的时间如何定义?剧本描述的是特洛伊战争完结之后,但那时候的人并不说法语,也不用“十二音节诗体”。这是拉辛的作品,拉辛生在17世纪的法国,这个时间我也不满意,因为在拉辛的时代是没有人有剧本中那样的名字。所以说,对于古典剧本的演绎永远不是当下的演绎,而是对逝去的再现。并不是当代的创作者来演绎就更具有当代性,古典戏剧是本源,不能直接通过演当下来再现当下。

戏剧预演了将来

看《哈姆雷特》的时候,如果死去的角色挖了鼻子,那么观众会怎么看?是为一个死去的人动了起来而报警,还是指责演员?应该都不会吧。因为,我们每个观众,去看戏的不是我们本人,在看戏的其实是我们心中那个很天真的小孩。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会相信舞台上的演员真的死去,而心中那个孩子愿意相信舞台上的假定性。戏剧通过他人来传递信息,时间、地点、他人的关系。戏剧得到扶持,无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因为戏剧预演了未来。

(整理/宁春艳)

猜你喜欢
环境光戏剧性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单帧图像下的环境光遮蔽估计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怎样读古典诗词?
基于LCD显示器光谱特性的图像颜色一致性研究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