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5-30 10:48王秋萍崔国良
山西果树 2016年1期
关键词:核桃产业山西对策

王秋萍 崔国良

摘要:随着核桃市场需求量的加大,山西省自2010年以来,核桃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目前,全省核桃栽培已由零星变规模、由一般间作变发展林下经济、由粗放管理变精细管理,核桃加工业也在向纵深加工发展。但仍存在品种改造慢、产业不适应、栽培管理不当等问题,为此,提出新建核桃园与老基地改造并驾齐驱,搞好人才培训,普及6项实用技术,实施山西核桃产业科技创新战略,提高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等对策。

关键词:山西;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1-0011-04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分布和栽培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澳洲等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1位。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优越,当地核桃种质资源丰富,栽植历史悠久,境内多地现仍保存有百年以上的核桃古树,如孝义市境内有百年以上的老核桃10余株,下堡镇赵西沟村还有200多年树龄的核桃古树。过去,山西省果农多利用地边地角及山坡地零星栽植核桃,到本世纪初期才开始规模化种植,如今全省栽植核桃面积已超过53万hm2,其中挂果面积达27万hm2,产量达15.1万t,位居全国第3位。核桃产业已成为山西省覆盖面广、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干果林产业。作者通过深入核桃产区调查,分析全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以促进山西省核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1市场对核桃需求量增大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核桃食品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核桃市场需求量在逐年扩大,导致核桃价格居高不下,每1 kg售价40元左右。良好的市场需求直接拉动了核桃产业的发展,较好的种植效益驱动更多的地方重视扩大核桃栽植。

1.2核桃外贸出口有潜力可挖

目前,世界范围核桃产业规模小,但市场需求量大,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核桃300~500 g。核桃历来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但随着核桃面积和产量的发展,出口反而出现了下滑,出口的国家也仅限于东南亚和少数非洲国家。国际市场核桃缺口仍很大,关键是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核桃品质的提高,满足高标准的核桃出口,才能把核桃外贸出口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1.3山西省具有栽植核桃及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西省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有利于核桃生产,山西省地处东经110°~115°,北纬34°~41°,全省光能资源丰富,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400~650 mm,雨热同季,水热利用效率高。全省山地丘陵地面积大,核桃种植广泛。近年来,在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中,全省已有古县、左权、汾阳、黎城等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有“汾州核桃”“古县核桃”“左权核桃”“黎城核桃”等被授予国家或农业部地标产品。2013年汾阳市建成中国汾州核桃交易中心,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对推动全省核桃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促进意义。

1.4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核桃是果树结构调整优先选择的树种之一,是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山西省在2011年确定实施干果经济林优先发展战略,在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丘陵区的汾阳、左权等54个县规划建设核桃经济林区。结合退耕还林、“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项目的实施,省政府将发展干果经济林列入十大强农工程之一,对种植核桃的农户每667 m2补贴300元。吕梁市实施核桃林覆盖工程,目前,全市核桃林种植已发展到10个县(市、区)、74个乡镇、1 178个村,栽植面积已达21万hm2,核桃总面积占到全省核桃面积的37%。古县立足核桃传统产业的优势,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龙头带动、品牌增值”为重点,狠抓基地规模发展、产品加工增值和销售网络建设,促进核桃产业大发展,连续多年核桃株数、产量、收入位列全省前茅。

2出现的新变化

2.1由核桃零星栽植转为规模化发展

过去,山西省核桃栽植多在坡地、丘陵地、边角地,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为主,零星分散的种植与产业大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各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形成了县、乡(镇)、村整建制栽植核桃,出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土地统一流转、合作社带动、大户承包管理、公司化管理等规模化发展模式,使核桃产业能够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汾州裕源公司建设绿色核桃种植基地及优质核桃苗木基地0.14万hm2,带动农户10万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3 000元。石楼县以乡镇牵头负责,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树高手作为核桃示范园的承载主体,在灵泉、罗村、龙交、义牒打造4个千亩核桃精品示范园。尧都区发展核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标准、统一栽植、统一管理,聘请专业队管护3年结果后无偿移交土地经营户,被农民称为“摘果子”工程。

2.2由核桃间作转为发展林下经济

山西省大多数地方栽植核桃向来有间套农作物的习惯,主要间作低秆作物,如马铃薯、豆类、瓜类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核桃产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核桃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间作一般农作物,而是向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柳林县在核桃林下,发展林禽、林药、林菜模式。如穆村镇在林中形成“林+草+虫+禽+林”生态循环食物链,柳林镇于家沟村林下种植柴胡、黄芩等,每667 m2年增收近1 000元;孝义市引进高效药材射干,获得较高效益;古县核桃林套种红豆杉苗木,减少核桃树防虫喷洒农药,为生产“绿色核桃”打基础。

2.3由核桃粗放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

长期以来,我省核桃的管理比较粗放,不少地方农民认为核桃树只要栽植就行了,不需要多加管理,导致核桃树放任生长,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差。随着近年来核桃产业的大发展,各地把核桃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作为重要措施来抓,聘请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举办核桃管理技术培训班,使核桃生产出现了规模发展、精细管理、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精细化管理措施在逐年加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4由核桃传统加工转为发展纵深加工

我省核桃的加工已经由传统的退青皮、硫磺熏蒸向现代化的加工核桃仁、核桃粉、核桃露、核桃乳、核桃随身片、核桃油、核桃乳胶囊、核桃酒等纵深发展,核桃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3存在问题

3.1品种更新改造的问题

一是有些核桃生产基地,建立年代早,当时栽植的多是低产劣质的老品种,亟待高接换优品种改造;二是有些地方盲目追求新品种,不论适应与否就引种,致使只长枝不结果;三是有些地方因大面积发展核桃,本地繁殖的苗木不能满足供应,大规模从外地调运苗木,检疫检验工作跟不上,还有品种不纯等问题;四是本省自育品种开发推广慢,目前,山西省主栽核桃以外引品种为主,如清香、辽核、薄壳香等,但本省科研院所选育的更适合本省栽植的“晋薄1号”“晋香”“金薄丰1号”“芹泉1号”等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较小。

3.2产业发展“三个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发展不适应。

一些地方过分强调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核桃产销不能有效衔接,核桃收、运、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时脱节。二是一家一户生产与核桃大市场不适应。虽然各地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协会),但仍没有改变核桃生产一家一户应对市场的局面,面对市场忽高忽低的变化,有时抛售核桃,有时惜售核桃,实现不了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三是科研转化与农民需求不适应。要使核桃生产进一步提高效益,必须针对核桃特性进行科学管理。而目前在核桃生产中好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推广转化,在一些核桃产区,农民只好边摸索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

3.3栽培管理“五个不当”问题

一是品种单一,授粉品种配置不当。一些地方农民自认为核桃属于风媒传粉,雌雄同株,建园时没有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区分,只是不同品种分片栽植,造成授粉不充足,坐果率低下。二是间作物选择不当。有些地方习惯于在核桃幼树林间作高秆作物,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三是施肥不当。有些农民注重施用化肥,很少或不用有机肥,且施用化肥不深埋,肥料挥发多,施有机肥未经过充分腐熟,肥效作用小;还有些农民盲目施肥,造成树体发育快不充实,春季大部分树抽条死亡。四是采收不当问题。一些地方为避免成熟后丢失或赶市场,过早采摘现象严重,从7月初开始不管是早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就陆续采收。过早采收,导致核桃仁呈黄褐色、不饱满、风味淡、容易糜烂,产量也下降。五是修剪不当。有些地方农民只图自己耕作方便,对幼树定干高度过高,造成树形不合理,丰产性能低;还有些地方农民,对幼树放任不管,导致结果晚,出现早衰现象。

4发展对策

4.1新建核桃园与老基地改造并驾齐驱

山西省核桃产业大发展,既要重视新建核桃园,又不能放松对老基地改造。新建核桃园要选择立地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开展核桃产业开发建设工程,并在产业发展中把握好种植面积扩大与种植质量提升的关系,不应片面强调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而应增量与提质相结合。不应片面强调集中连片,而应相对集中与“四旁”分散栽植相结合。不应选择土层较薄的地方,而应选择土层厚度达1 m以上的地方,以保障核桃正常生长和丰产。要在全省开展一次老核桃基地摸底排查,对低质低效林更换优质品种或开展抚育、复壮,在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充分释放原有核桃基地的生产力。

4.2搞好人才培训,普及核桃实用技术

要建立健全核桃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制度,结合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的建立,在核桃主产区举办核桃技术培训班,结合农民田间学校活动的开展,把核桃技术培训深入到核桃园地头,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技术培训,把核桃生产实用技术普及到每个农户、每个果园,使山西省核桃管理技术尽快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要尽快普及的核桃实用技术主要有六方面:一是良种应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确定当地核桃主栽品种,建立核桃新品种苗木繁育基地,保证当地能用上高质量的优种苗木。二是科学施肥技术。在9月份要及时施入基肥,基肥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要进行配方施肥,还要注意全园普施、深施,生长季节要巧施追肥,满足树体在生长期急需的营养。三是间作技术。应选择低秆农作物、蔬菜、药材,在幼龄核桃园间作,随着树冠的扩大,应减少间作或不间作。四是旱作栽培技术。在果园内容易积水的低洼地,挖大型的水坑,修建蓄水池,秋季引蓄雨水,冬季融化积雪;坡地核桃园修筑梯田;山地核桃园在水路较好的地方,修筑旱井、旱窑,满足核桃生长期用水。五是科学修剪技术。培训果农在幼树期就应进行修剪,培养好各级骨干枝;及时疏掉过量的雄花序,节省营养和水分,促进雌花的发育和果实生长,达到增产目的;打开光路,去掉无用的细弱枝、病虫枝、雄花枝,更新结果枝组,提高产量和品质。六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果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核桃建园、栽培技术措施,促进核桃

健壮生长发育,优质丰产,提高核桃抗病虫能力,抑制病虫害生长繁殖,直接或间接消灭病虫。在有害而未成灾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

4.3实施山西核桃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一是通过项目扶持、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可用人才,组建山西核桃产业科研创新团队;二是创新核桃生产技术研究,针对生产中急需的品种改良、抗旱栽培、晚霜防冻、配方施肥等技术,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短期研究与长期研究相结合,突破研究与面上研究相结合;三是创新核桃加工技术研究,针对目前山西核桃产品低水平加工的问题,重点研究核桃方便食品、核桃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核桃高端增值产品等。

4.4提高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开拓国内国外核桃市场

一是在核桃产区摸索建立核桃园流转的有效程序和模式,破解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实现核桃施肥、喷药、修剪、采收机械化,为节本增效打基础,逐步实现核桃基地发展规模化、优种化、现代化。二是鼓励现有核桃加工销售企业扩大规模,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把果农组织起来,生产统一标准的核桃,并积极改进加工工艺,不断研发适销对路的系列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促进核桃加工向系列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核桃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核桃干果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打造山西核桃名牌产品。四是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设,逐步形成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特色乡村的信息网络,为果农安排生产、进入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核桃产业山西对策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诊错因 知对策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水竹乡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病虫害防治在福贡县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