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色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和探索

2016-05-30 18:03杨海燕郭晓菲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职业

杨海燕 郭晓菲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是郑州市开办较早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历经20多年的发展,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音乐、美术、舞蹈、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但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下,学校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招生困难与就业对口率不高,教学过程细化与培养目标不明晰,课程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和自身工作实践,对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①课程是知识,②课程是经验,③课程是活动。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来看,笔者更认同第三种观点,但前两种观点在职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可根据这三个定义把职业学校的课程进行合理分类,分为德育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

一、德育课程

我们常说“德育为首”,实际上就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德育又分为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两类,直接德育是指以德育课程为载体直接进行的道德教育,间接德育则是指通过非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的道德教育。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初高中阶段的“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共产主义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则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礼仪”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德育课程。

但是,许多职业学校在实际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德育课程当作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知识课程去对待。单纯的知识讲解使得德育课程在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德育课程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要求学校很好地利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间接德育课程。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就利用选修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艺术素质教育,利用国学修养课题组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既要开足开全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德育课,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知识课程

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现在进行专业学习和将来进行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再加上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这造成了不少学校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重视。在郑州市多数职业学校里,语文、数学学科大都只在一年级开设,在参加完全省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后,部分专业就不再开设这些课程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短时间内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很明显,但从长远来看,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更阻碍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摒除急功近利的育人理念,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结合职业学校特点,采用低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规范知识课程的设置与组织实施。知识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为主,但在内容上要根据实际需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技能课程

中职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中初级专业技能人才,技能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与工作能力,因此,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从根源上分清知识课程与技能课程的区别,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在动手参与过程中掌握技能。

2.学校要加大对实习实训场馆的建设和管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工作的硬件投入,但如何让这些设施设备更好地运转起来,真正成为学生练手、上手的有力助推器,则需要学校的主要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科学管理。笔者所在学校的育婴师实训室、模拟幼儿园、艺术设计实训室、艺术装裱实训室、陶艺泥塑工作室等,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场馆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仍需要继续探索,寻找更好的途径,让它们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中国现代教育家黄炎培在他的《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中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办好职业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很多中职学校在这些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办法,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明确自身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可以有效解决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还只是浅层次的。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与香港跨世纪儿童之家等单位合作开办“跨世纪学前教育班”等订单班,可现实是这些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不可能在学生毕业后接收全部或大部分毕业生,虽然学校以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等条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势必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校企合作还需要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下工夫,朝着互利共赢、共建共管的方向努力。(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职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