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本作文”教学浅谈

2016-05-31 08:05谢颖莹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谢颖莹

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长期的教学定势影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因为盲目追求作文的应试成绩和短期效果,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性,不能真情流露。更多呈现的是教师辅导的痕迹,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落入俗套,体现不了时代的特点。因此,开展“生本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意义重大,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活即作文——丰富习作素材

小学作文需要大量的生活素材作为支撑,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进行“生本作文”指导,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素材。为了写作教学需要,笔者常常带领学生到农村观察和体验生活。春天播种、除草;夏天捉虫、浇水;秋天收获、品尝。教师在田间指导,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写作素材而苦恼,写出来的文章灵动舒畅。中国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民族,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节……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一个精心的活动,既可以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观节、过节、赞节。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习作内容,创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他们才会关注生活,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用手中的笔写出生活的赞歌。

二、兴趣是老师——激发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变负担为力量,才能走好写作之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重点突出这样三点:

1.习作前——读。每次习作前,我都会精心准备。如执教童话故事一类作文时,我会找来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精彩章节,或者找来一些名家的范文等,读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告诉他们:其实你们和作家的差距就那么一点点,作家在故事情节的设计,故事细节的描摹中独具匠心,如果你们在写作时也注意到这些,同样能同他们媲美。学生们听了暗暗鼓劲,摩拳擦掌,涌动着一股写作的激情。

2.习作中——比。写作时,我从来不看着学生写作,而是拿把椅子,拿着笔和纸在教室的空位上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认为言教不如身教。或许我的凝神构思、认真书写能促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课后我会把自己的作文和孩子的作文一起匿名展示,然后让学生评判。这样做并不是一个比较高低,更多的是让学生不服输的性格外露,对自己作文的深刻反思。这一切省掉了我很多点评的话语,能迸发学生无限的潜力。

3.习作后——夸。习作展示一直是我做得比较精心的环节。首先,每周的周报,教室的宣传窗,班级博客,手心网平台都是展示学生作品的最佳阵地。其次,我请优秀作文的作者上台给大家展读作品,让他们尽情展示,把自己的喜悦和成功通过声音告诉大家。

三、引导不能少——培养写作能力

1.阅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习作前的主题阅读很重要。教师应为学生精挑细选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讨论延伸、选择摘录等活动,让每周的习作不要局限在仅仅的两节课里,而是变成一个系列活动。

2.课中指导必不可少。“生本作文”不是放羊,要给学生合理的引导,而且要更科学、更精辟。如果教师有金点子出现,学生就会随老师的思路拓展开去,就有话可说,有料可写。教师条理清楚,牢牢把握重难点,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偏得太远。所以,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水平。

3.课尾修改必须做细做精。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习作情况和心理,抓住习作中的共性缺点作剖析,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还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不断完善的能力,为提高习作能力作长远的准备。

“生本作文”教学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好学,使其自由学习,快乐写作,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习作教学成为学生愉快的精神之旅,成为时代跳动的脉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