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6-05-31 08:05邵明道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鸡蛋科学

邵明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应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探究能力、实证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研究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

如进行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教学时,老师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鸡蛋漂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建议往杯子中加汽油,有的提议将鸡蛋先装进吹足气的气球里……学生议论结束后,老师拿出一只装足水的杯子,将鸡蛋轻轻放进去,鸡蛋神奇地浮起来了,同学们一片惊奇声。这时老师拿出另一只装足水的杯子,请同学上来试一试,很可惜,鸡蛋沉下去了,为什么老师能将鸡蛋浮在水面上呢?同学们开始思考,终于有同学怀疑两只杯子里的水可能不一样,老师就让这位聪明的同学上来尝一尝,这位同学惊喜地叫道:“这只杯子的水是咸的,水中有盐啊!”老师进一步提问:“不错,往水中放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去。

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学习内容生动展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首先放映录像,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千姿百态,新奇有趣,特写镜头植物的叶、动物的足,充分突出其主要特征,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如临其境,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如此长期坚持,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

二、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科学课教学要将教师的教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学。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要不断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身心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往皮球里打气使皮球鼓起来,这时让学生预测:“再往气球里打气,气球会爆炸吗?”学生基本都认为会爆炸,可是实践的结果却与孩子们的预测正好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空气哪去了?然后在学生预测到“空气可能被压缩”这一假设后,再让学生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真切感受到空气可以被压缩。

同时,我们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作出解释与说明→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对探究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教学为例,可由“小车的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开始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作出各种假设,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注重数据收集,组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开展实验,真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坚持实践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科学需要证据,科学主张的正确性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某一科学观念的正确性要由相应的实证作为支撑,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要鼓励学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即使出现错误也不能机械否定,而应再次实验,用新的证据来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有一个用燃烧检验蛋白质的实验,一开始实验时鸡蛋白燃烧不充分,学生有的说是香味,有的说是焦味,有的说是咸鸭蛋味……几乎没有学生认为是“焦臭味”,怎么办?执教老师让学生继续实验,当鸡蛋白真正烧焦时,学生终于真切体验到了那种特殊的“焦臭味”,这样的教学生动诠释了科学的实证精神的内涵。

总之,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真切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有效提升科学探究的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如皋市白蒲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鸡蛋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科学拔牙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