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研究
——基于VfM评价与BIM技术的协同*

2016-06-05 15:02尹贻林刘琦娟王翔
项目管理技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尹贻林 刘琦娟 王翔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公共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研究
——基于VfM评价与BIM技术的协同*

尹贻林 刘琦娟 王翔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项目中的应用方兴未艾。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PPP项目前期论证与绩效监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目前,有部分PPP项目在项目识别阶段物有所值(VfM)评价不扎实却“强行包装”上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物有所值评价所需的各类建设、运营量化资料不清晰;另一方面,则是实际运营中的绩效监测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评定项目是否“真正物有所值”。为此,探索建立一套“VfM+BIM”监管体系,发挥BIM技术在工程数据存储与共享以及工程仿真方面的优势,以物有所值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作为切入点,解决PPP项目数据失真、评价失实、运营失效的问题。

VfM评价;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0 引言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PP)充分调动社会闲置资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新型公共项目建设的有效机制及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PPP项目在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工作不充分、基础数据缺乏、数据采集困难、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直接进入项目采购或执行阶段,这一状况给将来的公共服务效率提升、全过程监管以及绩效监测带来困难,为PPP模式的推广埋下了一系列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一套完整的数据支撑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作为PPP项目监管的支撑工具,为国家、省市层面的PPP项目信息平台做补充。

1 VfM评价与BIM技术的多基础协同监管体系的理论分析

1.1 “VfM+BIM”监管体系的内涵

VfM评价是判断是否采用PPP模式代替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评价方法。在PPP模式下,根据项目的实际数据对项目进行物有所值定量分析,进而判断项目能否合理有效地运行,达到预期的目标与社会效益。BIM技术能够有效地辅助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集成、交互及协同工作[1],是实现公共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关键。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在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中有效地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2]。

“VfM+BIM”模式是数据化的VfM测算,借助BIM数据库快速获得准确、动态的PPP项目技术经济数据,建立基于BIM数据的VfM定量评价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体系基本框架,保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的VfM评价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可行性。具体来说,在该模式下建立一个管理规范,拥有统一的BIM数据支撑系统的云平台,利用云端的数据连接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发挥云平台的协同效应,提高VfM评价的自动化程度,减轻VfM评价的人工工作量,提高VfM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1.2 “VfM+BIM”监管体系建立的迫切性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能够对项目建设情况、质量控制等信息具有把控权,而政府对此是不能完全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成为PPP项目质量监督决策时的问题[3]。究其原因,当前对PPP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成本等相关数据以及项目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等相关信息的存储尚不多,而且对于这些存储的数据又缺乏信息共享的途径[4]。此外,PPP项目投资额大,合同周期长,涉及的风险种类众多,我国亟须探索出一套PPP项目技术经济数据获取的全新路径,使该类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统计、分析和报送,以期在VfM定量评价、绩效监测与中期评估、性能测试与资产评估等环节提供真实、动态、可靠的数据支撑,更好地分析项目的规范性、适应性与合理性。在PPP项目中融入BIM技术,实现建设项目全周期过程中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无缝连接,整合离散、重复的数据信息,减少信息量,增加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5],从而降低PPP项目咨询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高效科学监管体系的构建,具体见图1。

2 BIM技术与VfM评价的多基础协同监管体系模型研究

2.1 监管体系建立的技术路线

采用“VfM+BIM”模式,是指PPP各阶段不同精度的BIM模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VfM评价中的应用,实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投资评测与监管平台。

2.1.1 PPP项目技术经济数据获取路径

在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框架下,构建基于BIM的工程计量数据与计价信息动态提取、采集模型,即尝试从BIM模型中提取动态的、标识有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与项目单位的工程计量数据,按照相应的计量规则与工程造价进行归类。在BIM体系中实现快速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及基本预备费。并通过BIM模拟来预估土地整理和征收费用、项目配套措施费用、与现有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对接所需的费用。

在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框架下,构建基于BIM项目数据库的造价指标与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模型,即尝试从项目数据库中提取类似工程相关技术经济或造价指标,并考虑估算、概算、预算三层次精度需求,建立符合待开发项目实际情况的、可实际应用的数据与指标体系,得到项目估算、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费用、第三方收入及风险量化指标等数据,形成较为准确、可信的、便于参照的项目成本预估与计算方法。

2.1.2 PPP项目成本数据获取路径

将BIM模型获取的技术经济数据,包括工程计量数据与计价信息、项目造价指标与技术经济指标与PPP项目所需的财务成本数据进行映射,从而获取PPP项目评价的各项成本数据,包括项目的公允价值、总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等,进而为PPP项目评测专家组提供识别标准与有效的绩效监管工具,具体见图2。

图1 “VfM+BIM”模式对PPP项目监管效率的提升

图2 监管体系建立的技术路线图

2.2 监管体系建立的核心技术

2.2.1 可靠的大数据支撑源

运用BIM+GIS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创建信息、管理数据、共享数据的数字化方式,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动态、准确地获取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如分部分项工程量、以量计的措施项目、可量化的项目风险等。为项目绩效表现评测、运行维护监管提供可靠的大数据支撑源,解决实践中缺乏充足数据积累等问题。

2.2.2 动态的项目成本模型

通过BIM+GIS等信息化手段,对实际工程中的计量数据与计价信息按照国家相关计量与计价规范进行动态的提取与采集。对于难以直接提取的经济与技术指标或数据,如风险识别与量化、财务指标数据,通过基于BIM项目数据库的造价指标与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模型,统计或拟合出相关数据,进而将上述数据与VfM评价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所需的财务成本数据建立映射模型,以实现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测,解决VfM评价无成熟计量模型的问题。

2.2.3 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平台

利用云计算、BIM+GIS和虚拟现实技术,立足于以可靠的大数据作为支撑源与动态的项目成本模型,为实际拟建或已建项目提供一个全生命周期路径下的监管手段与工具。为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PPP项目实施机构提供一个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从而更高效地对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和移交进行监管,持续、动态地保障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项目的供给效率。实现从节省政府监管所需财政投入的角度提高PPP项目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VfM评价与BIM技术的多基础协同监管体系

上文通过对“VfM+BIM”监管体系模型的技术路线与核心技术进行阐述,运用BIM技术手段,建立服务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体系与技术经济数据获取路径,为VfM评价提供所需的项目成本数据,进而为快速、动态、准确地收集、统计、分析和报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并为项目绩效监测与中期评估、性能测试与资产评估等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工具。下文以某中学体育场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某中学体育场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场馆的建设、绿化、电气给排水、相关附属设施以及后期项目的运维等。与传统的PPP模式不同的是,该项目运用BIM技术将项目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与共享,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移交的监管质量与效率。该项目借助于BIM技术实现了从设计、施工、装饰、维修等全过程的统一管理。项目建设期可以借助BIM技术(BIM-5D管理系统)实时准确地估计建设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进而预估出项目的建设投资。项目运营期可以通过BIM模型准确测算电气水暖等设备的能耗,并通过各类传感器记录人流量,实现了运营阶段的收支平衡控制。

目前,BlM可以实现拟建项目的数字化,从而实现3D甚至5D虚拟现实,与“互联网+”的概念结合,并采用大量传感设备即可实现远距离监管。可以设想,在国内财政系统设立部、省、市、县四级平台,各平台纵向相连,从上至下调阅数据、实施监管;从下至上汇报数据、请示工作;各平台横向相连,运维数据实时对比。各平台监管方式为:本行政区域PPP项目设计文件BlM模型化,同类PPP项目BIM组团化,采集信息远程化,监管意见(文件)化等。

4 结语

通过建立“VfM+PPP”模式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为实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监管,提供可行性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政府监管机构和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项目监管效率,实现从节省政府监管所需财政投入的角度提高PPP项目绩效,促进可持续性发展。该监管机制能够成为VfM评价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绩效监测与中期评估、性能测试与资产评估等环节的技术支撑工具,真正符合“十三五”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

[1]Vanlande R,Nicolle C,Cruz C.IFC and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8,18(1):70-78.

[2]丁士昭.建筑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42-245.

[4]孙娜,杜亚灵.PPP项目规制问题的文献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13(12):20-24.

[5]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2(4):17-21.PM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75)。

2016-03-11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