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2016-06-06 09:18李昱霏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家庭教育

李昱霏

[摘要]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工作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27-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出现,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随父母一起迁入父母所在务工地区的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江苏省流动儿童数量为70.68万人。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是一片刚开发的土地,需要广大的劳动者来建设,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新海新区内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父母务工、子女随迁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越轨等)。从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全面地关心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流动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家庭层面: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有所关爱;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所缺失,集中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示范功能,学习环境不佳,出现在工地或者小吃摊边做功课的情况。②自身层面:由于难以融入城市,流动儿童会出现自我评价、自尊水平低、自卑心理严重,沟通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孤独感强烈的现象。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的。亲子关系不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对现阶段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对家长本身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普遍情况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观念。亲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关系生疏。

(一)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往往保留着自己父辈时的经验,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仅限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通过所谓的“批评式教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阻碍了孩子身心的成长。

由于工作繁忙,家长基本没有时间管理和教育孩子,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缺乏亲子沟通,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家长的关心,产生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在外务工的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缺少接触到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机会,容易进入家庭教育误区,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对于孩子阶段性的成长问题无法迅速反应。当与子女发生冲突时,有近半数的家长会选择指责与打骂。

(二)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理解父母。孩子认为,家长忙于工作,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关心,最多只是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当自己犯错误时反而更能引起家长的关注。另外,孩子与父母共同相处时间较少,认为父母只爱工作不爱自己。

2.缺乏归属感。孩子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网络,对新城市的认同度不高,对所处的环境也缺乏归属感。

二、问题解决:社工介入策略

可发展“学校主导、社区倡导、社会关注”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学校周边社区街镇单位、各高校团委等相关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流动儿童身边的资源,促进资源共建,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流动儿童能体验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连云港的城市发展与建设。

通过开展社工活动,提升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和潜能,使流动儿童感受到连云港城市的关怀与温暖,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感恩情怀,加强亲子关系,积极融入城市。

利用社工专业技能针对缺失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开展定期讲座,帮助他们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加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让家长与儿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之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219-220.

[2]夏婕.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自信心提升初探——基于对X学校流动学生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杨柳

李昱霏

[摘要]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工作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27-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出现,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随父母一起迁入父母所在务工地区的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江苏省流动儿童数量为70.68万人。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是一片刚开发的土地,需要广大的劳动者来建设,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新海新区内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父母务工、子女随迁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越轨等)。从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全面地关心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流动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家庭层面: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有所关爱;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所缺失,集中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示范功能,学习环境不佳,出现在工地或者小吃摊边做功课的情况。②自身层面:由于难以融入城市,流动儿童会出现自我评价、自尊水平低、自卑心理严重,沟通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孤独感强烈的现象。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的。亲子关系不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对现阶段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对家长本身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普遍情况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观念。亲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关系生疏。

(一)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往往保留着自己父辈时的经验,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仅限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通过所谓的“批评式教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阻碍了孩子身心的成长。

由于工作繁忙,家长基本没有时间管理和教育孩子,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缺乏亲子沟通,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家长的关心,产生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在外务工的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缺少接触到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机会,容易进入家庭教育误区,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对于孩子阶段性的成长问题无法迅速反应。当与子女发生冲突时,有近半数的家长会选择指责与打骂。

(二)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理解父母。孩子认为,家长忙于工作,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关心,最多只是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当自己犯错误时反而更能引起家长的关注。另外,孩子与父母共同相处时间较少,认为父母只爱工作不爱自己。

2.缺乏归属感。孩子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网络,对新城市的认同度不高,对所处的环境也缺乏归属感。

二、问题解决:社工介入策略

可发展“学校主导、社区倡导、社会关注”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学校周边社区街镇单位、各高校团委等相关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流动儿童身边的资源,促进资源共建,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流动儿童能体验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连云港的城市发展与建设。

通过开展社工活动,提升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和潜能,使流动儿童感受到连云港城市的关怀与温暖,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感恩情怀,加强亲子关系,积极融入城市。

利用社工专业技能针对缺失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开展定期讲座,帮助他们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加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让家长与儿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之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219-220.

[2]夏婕.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自信心提升初探——基于对X学校流动学生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家庭教育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