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作文的启蒙指导

2016-06-07 20:21何彪元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兴趣想象

何彪元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启蒙指导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的原则,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真正让学生会写作文。

关键词:兴趣;想象;说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小学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阅读和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最佳时期。可是,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年级才明确提出作文要求,大多数老师也从三年级开始才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学时,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作文的启蒙指导,也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一味提倡学生多看一些作文书籍,照着范文仿写,甚至背诵各类习作范文,这样长期下去,到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不会提高,而且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写作文,说到底还是作文启蒙出了问题。其实,作文的启蒙并不是中年级才开始指导,要想切实搞好写作教学,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比如,二年级学生虽然还未真正开始接触作文,但课本中出现的看图写话、日记等内容,已经要求学生要具备简单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等特点进行作文启蒙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低年级语文老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兴趣,说写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讲故事、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其次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每天写一句话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启蒙教学。为什么三岁的小孩能基本上学会语言交际,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会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呢?原因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作文确实比口语交际要难得多。所以,我从每天让学生写一句话开始,降低写作难度,同时帮助学生真正记住他们所学过的字,而且创设自由的环境,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完成,如,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结束后,紧接的是语文课,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说说:你们在课间活动中都在干什么?和哪些人在一起玩?玩了些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是怎样玩的?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大胆发言,他们有的说出了游戏的名称,有的说出了活动的过程,还有的说我们当时开心极了。接着,让他们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这样就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保持童心,追求真实

鼓励学生说真话,是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所以,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它。如果用一些成人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甚至把学生当做异端看待,予以无情的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说真话。因此应该让作文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量地哭。

三、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个性是创新的前提。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有别,加上各自的阅历各异,因此学生的表述必然会千差万别。这说明作文本身就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说空话、大话这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而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如,学生学了《小兔运南瓜》一课,我让他们自己帮妈妈做一次家务,再写下来,使作文课不再成为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作文课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

四、展开想象,放飞心灵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一旦调动起来,能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这种释放的思想一旦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的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例如,我们学习了《可爱的洋娃娃》一课以后,我要求学生用洋娃娃的口气来叙述这个故事,有些学生就写得非常精彩。如,珍妮把洋娃娃放到书包里的情节,有一位学生的想象是“我被一个小姑娘放到一个黑乎乎的书包里,我在里面睡一会,被雷声吵醒了,又过了一会,我听到哗哗地下雨了,刚睡下我又被书包压住了”。另一个学生的想象是“我被珍妮装到书包里以后,她跑一下我就被颠一下,她跑两下我就被颠两下”……我看到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记得特级老师窦桂梅曾经说过,一个老师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一定能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学生也乐于接受的作文方法。作文将不再是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师生都将在作文中找到乐趣、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李翠.从写话入手:浅谈小学低段作文启蒙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兴趣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