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

2016-06-12 01:27胡庆霞林媛珍胡瑛章小庆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湿性计分负压

胡庆霞 林媛珍 胡瑛 章小庆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

胡庆霞 林媛珍 胡瑛 章小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VAC)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持续低负压中心吸引辅助闭合技术进行负压伤口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伤口愈合计分、愈合方式、治愈时间以及治愈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VAC治疗时间为(27.6±22.4)d;其中3例经过VAC后治愈,11例后期结合湿性敷料,8例治愈,2例好转(伤口面积缩小超过94.0%),其余1例因为反复骨髓炎无效后转为外科手术再次清创后换药治愈;治疗1、2以及4周后,患者的PUSH计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慢性伤口患者应用负压闭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难愈伤口治愈率,可推广应用。

慢性伤口;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治愈率

近年来,负压伤口治疗(NPWT)为治疗伤口的新疗法。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VAC)是选用内孔隙较大的医用泡沫覆盖伤口,封闭包括伤口在内的类似吸盘装置,通过粘贴材料上附带的管道做负压吸引治疗,负压直接作用于伤口表面,以增加局部血流量,激活伤口细胞内活性,促进愈合。有研究显示[1],在处理慢性伤口中应用VAC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本次研究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慢性伤口患者应用VAC进行处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28~87岁,平均(59.2±20.4)岁;伤口种类:6例深度Ⅳ期压疮,4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足部撕脱伴感染,1例足底溃疡伴感染,1例小腿静脉性溃疡,1例糖尿病足溃疡截肢后残余伤口;原发疾病:4例外伤截瘫,3例中风后痴呆,1例肠穿孔,1例子宫内膜癌,1例直肠癌,1例大隐静脉曲张伴深静脉部分堵塞,2例外伤,1例糖尿病;合并疾病:4例糖尿病,1例皮肌炎,1例骨髓炎,2例心肺功能不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伤口持续时间为(36.8±17.2)d,伤口面积为(37.1±76.5)cm2,伤口深度为(3.8±1.5)cm,均为大量渗液,每日更换敷料1~4次。

1.2 纳入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纳入伤口深大、有腔道、潜行引流不畅、久治难愈的慢性伤口患者;患者及家属均愿接受负压伤口治疗。排除标准:排除有明显湿型坏疽、癌症伤口、血管或者器官裸露、干性焦痂伤口、最近使用抗凝药物、有出凝血异常、不能耐受治疗、局部无法封闭形成负压环境的患者。

1.3 方法 针对所有病例,先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伤口,评估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做好全身治疗,如有糖尿病者必须有效控制血糖,心肺功能不好者同时治疗基础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请营养师会诊制定营养处方。所有病例均要求加强营养和适当活动,不能下床活动者床上进行,不能主动运动者由照护人员被动运动。每日检查患者落实情况。评估伤口大小、有无潜行和窦道。首次换药时,开放腔隙,不遗留引流死角。根据伤口大小修剪合适的医用泡沫,将修剪好的泡沫置于伤口内,尽量伸入腔隙内,安装吸盘,用透明薄膜覆盖伤口表面,超过边缘皮肤2~3cm。连接中心负压,持续吸引。一般选用压力

125mmHg,接近脏器的伤口压力减小至50~100mmHg,有大量渗出的全层伤口,特别是有潜行的伤口可增加至200mmHg,压力调节应以不增加患者疼痛和出血为宜。一般建议,前48h内采用持续式,若分泌物多则适当延长时间,有研究表明:间歇式吸引(即吸5min停2min,持续进行)比持续式吸引更能促进毛细血管的供给[3]。本院无便携式负压吸引器,无法做到智能控制吸引模式。伤口封闭后,仔细观察记录引流效果、引流液性状和量。如有持续出血应立即暂停吸引,解除密闭装置查找出血点,止血后继续负压治疗。注意观察负压是否有效。如敷料塌陷恢复原状、薄膜下积液提示负压失效,应检查整个密闭装置是否完好,必要时需重新更换。保持引流通畅,如堵塞必须及时更换。2~3d更换1次密闭装置,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评估伤口大小、肉芽生长情况。

采用VAC治疗后,仍有≤20cm2的红期创面未闭合,患者拒绝进行VAC时,可以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各种湿性敷料如藻酸盐、泡沫或水胶体敷料封闭伤口直至愈合。本组患者有3例通过VAC治愈,11例后期使用上述敷料。

1.4 观察项目 对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愈合方式以及愈合计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其中,愈合计分评定根据患者渗液量、组织类型以及面积等。愈合计分应用PUSH计分表内容动态计分。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的14例慢性伤口患者,VAC治疗时间为(27.6±22.4)d;其中3例经过VAC后治愈。11例后期结合湿性敷料换药,8例治愈,2例好转(伤口面积缩小超过94.0%),其余1例因为反复骨髓炎无效后转为外科手术再次清创后换药治愈。

2.2 治疗前、后患者的PUSH计分结果对比 治疗1周后,患者的PUSH计分与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1周、2周以及4周后,患者的PUSH计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PUSH计分结果对比(x±s)

3 讨论

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chimman初创负压伤口治疗技术,1997年经改良[4]。研究显示[5],通过应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细菌定植,增强引流效果,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伤口床,加快组织生长,有效预防感染;能够有效增强慢性伤口成纤维细胞、表皮基底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活性,加速慢性伤口修复细胞的细胞增殖与有丝分裂,进而加快肉芽生长,提高愈合率[6];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伤口周围水肿,加快血液循环。其是伤口处理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目前在压疮、外伤伤口、皮肤缺损、静脉性溃疡伤口、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伤口以及整形再造伤口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7-8]。

由于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发展的新技术,人们认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临床研究时将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负压伤口治疗作为一项入选标准,且制定“NPWT同意书”,旨在能够获得患者的理解、配合。本研究结果显示,VAC治疗时间为(27.6±22.4)d;其中3例经过VAC后治愈。11例后期结合湿性敷料,8例治愈,2例好转(伤口面积缩小超过94.0%),其余1例因为反复骨髓炎无效后转为外科手术再次清创后换药治愈;治疗1、2以及4周后,患者的PUSH计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通过应用VAC技术,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组织水肿,清洁伤口床、改善组织血液供应,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患者舒适无痛。因本院目前无便携式负压吸引仪,所以难以做到间歇式吸引。本研究采取的是持续低负压中心吸引,如有配套的便携式负压吸引仪更能保证其压力指标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VAC是一种治疗手段,可以直接达到闭合伤口的效果。但是由于治疗时限制患者活动,部分患者难以坚持。因此当VAC治疗已达到肉芽增生良好,创面变浅变小,一般面积≤20cm2,患者拒绝再进行VAC时,可以考虑用湿性敷料保温保湿促进上皮爬行。本组大多数病例后期结合湿性敷料的使用。

[1] 顾恩毅,史海宁,郑忠,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手术后感染并内置物外露创面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6):142-143.

[2] 蒋琪霞,李晓华,胡素琴,等.负压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303-1306.

[3] 朱礼霞,蒋琪霞.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58-661.

[4] 蒙家辉,施伟业,黄侣,等.负压封闭技术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2):1834-1836.

[5] 蒋琪霞,李晓华,杨国斌,等.伤口治疗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学问题分析及干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1(7):722-724.

[6] 张媛,解怡洁,蒋琪霞.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交通挤压伤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0):910-912.

[7] 陶菊,马胜君,周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疗效观察[J].蛇志,2013,25(4):386-387.

[8] 朱礼霞,丁晔,唐正远.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基础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2,26(5):1163-1165.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庆霞 林媛珍 胡瑛章小庆)

章小庆 E-mail:yfxwfr@126.com

猜你喜欢
湿性计分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引导素质教育的新高考计分模式构想:线性转化计分模式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