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2016-06-12 01:27刘慧芳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复潮瘢痕剖宫产

刘慧芳

介入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刘慧芳

目的 对比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介入治疗与腹腔镜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介入组(32例)和腹腔镜组(28例),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0.65±25.17)mL较介入组(158.67±29.86)mL显著减少,且手术时间(78.94±11.32)min、住院时间(5.61±1.03)d、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30.12±6.71)d、月经复潮时间(26.79±1.68)d均较介入组手术时间(110.37±20.16)min、住院时间(10.56±2.38)d、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58.17±12.96)d、月经复潮时间(63.74±10.25)d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25.00%)较介入组显著升高(3.13%)(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进行治疗较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促进术后生育功能迅速恢复。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腹腔镜手术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是孕产妇剖宫产后常见的异位妊娠之一。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是治疗方案尚不统一,处理不当将会导致阴道过度出血、子宫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为了对比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介入治疗和腹腔镜应用的效果,将60例此类患者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旨在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濮阳东方医院妇产科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介入组(32例)和腹腔镜组(28例)。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影像学诊断证实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2)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或阴道大出血现象;(3)术后有生育愿望,且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滋养叶细胞癌变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者或不符合介入治疗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者;(4)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其中介入组年龄26~36岁,平均(32.06±2.18)岁,孕周6~10周,平均(7.86±0.31)周,18例分娩1次,14例分娩2次或多次;腹腔镜组年龄26~36岁,平均(32.12±2.15)岁,孕周6~10周,平均(7.92±0.30)周,15例分娩1次,13例分娩2次或多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介入组 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方案:(1)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采用Selginger方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F导管鞘置入后插入5F子宫动脉导管;(3)行超选择插管后分别注入100mgMTX,采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500~700μm)进行栓塞;(4)造影证实子宫动脉闭塞后,将血管阻断,并于术后3~7d内行清宫术。

1.2.2 腹腔镜组 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1)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脐孔穿刺1个10mm Troca,分别于左腹下穿刺2个、右腹下穿刺1个5mm Troca;(3)将腹内压维持在12~14mmHg(1mmHg=0.133kPa),探查赴京,并将子宫下段和盆腔粘连部分做钝性分离;(4)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将其下推,注射6u垂体后叶素后,将子宫下段瘢痕处采用单极电钩切开,将病灶取出后对瘢痕进行修剪,最后使用1-0号可吸收缝合线依次缝合子宫肌层。

1.2.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均绝对卧床休息2周,1个月内避免过度劳累,待B超检查正常后恢复正常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ionic gonadotophin,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及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与介入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中及各项时间指标比较(x±s)

2.2 2组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内有7例患者妊娠,妊娠率为25.00%;介入组术后6个月内仅有1例患者妊娠,妊娠率为3.13%,腹腔镜组妊娠率较介入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

3 讨论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是医源性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1800,且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统计[2],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在所有异位妊娠中约占6.1%,明显高于宫颈妊娠。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推测与剖宫产造成子宫峡部内膜和子宫肌层损伤、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以及瘢痕宽大存在一定关系[3-4]。该病较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急性出血,甚至发生子宫破裂,不仅丧失生育能力,还威胁生命健康。 由于该病发病率尚低,且缺乏大样本研究,目前关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无统一规范化定论。常用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5-6],其中介入治疗是保守治疗方案之一,适合大出血或血管丰富、病灶较大的患者,但是介入治疗需行清宫手术,仍存在大出血、子宫穿孔的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腹腔镜手术可以将妊娠病灶彻底清除,快速修复瘢痕切口,有效降低血HCG,同时还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7]。相关研究表明[8],局部病灶清除术可以安全有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而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迅速等优点,且月经复潮快,术后短时间内妊娠率较高,和介入治疗比较更具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介入组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较介入组明显缩短(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高于介入组(P<0.05),指示腹腔镜手术较介入治疗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效果更佳,和相关研究一致[9]。

综上所述,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较介入治疗效果更佳,且能够满足患者短时间内再孕愿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1] 方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8):66-68.

[2] 张艳芹.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9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92-93.

[3] 刘春晓.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吸宫及瘢痕修补术治疗Ⅱ型子宫瘢痕妊娠的对比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46-48.

[4] 王利英,潘丽翔.宫腔镜与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80-281.

[5] 付丽萍,汤丽荣.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临床治疗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6):104-106,115.

[6] 郑晨旻.子宫切口瘢痕妊娠49例临床分析[C].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2014.

[7] 陈志文,施铮铮,林亚,等.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微创手术疗效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6):607-610.

[8] 朱彦红.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0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8):51-53.

[9] 谢文阳,李萍,熊员焕.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三种处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2):4888-48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50

河南 457001 濮阳东方医院 (刘慧芳)

猜你喜欢
复潮瘢痕剖宫产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
人流术后盆底电生理治疗对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观察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婴儿喂养方式与产妇体质及产后月经复潮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