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6-06-12 01:27王添花张检平戴澄安高满红刘国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后位肛裂括约肌

王添花 张检平 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观察

王添花 张检平 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目的 观察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肛裂患者14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进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术后1天及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情况。结果 对比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且3个月内无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为(10.3±2.2)d,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15.8±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个月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肛裂的治疗中,采用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效果较佳,具有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肛裂;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

肛裂是较为常见的临床肛肠疾病,主要表现形式为肛管皮肤破裂,造成其症状的因素很多,若不及时治疗会形成感染性溃疡[1]。有三个主要病症:便秘、大便出血及肛部发生周期性疼痛。目前,专家研究表明,缺血性溃疡是发生肛裂的本质,内括约肌痉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140例肛裂患者为对象,将其分成2组,治疗组进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对照组给予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采用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取的140例肛裂患者为对象,并对其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2±2.5)岁,病程1.3~6.2年,平均(3.9±1.2)年;对照组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1.2±2.8)岁,病程1.5~6.1年,平均(4.2±1.2)年。经诊断,2组患者均属于慢性肛裂患者,排除标准:(1)严重肝病、肾病患者以及血液病患者;(2)心、脑、肺功能不全,且患有严重疾病者;(3)患有合并混合痔、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患者;(4)不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孕妇[2]。治疗组进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对照组给予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所以,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肛裂情况及病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患者行右侧卧位,对其局部麻醉,铺单进行消毒,首先在截石位肛周围进行3cm的放射状切口,用组织钳拉起切口皮肤,并分离皮下的纤维组织,切断暴露的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最后将创面修剪整齐,以方便引流[3]。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取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患者行右侧卧位,对其局部麻醉,铺单进行消毒,首先在截石位肛周围进行2cm的切口,将血管钳从切口处插入,直达内括约肌下缘,进行括约肌的合理分离,并挑出内括约肌的下缘部分,分成3段,宽度为0.5cm,随后将剩余的内括约肌移至开口内,进行结扎伤口,最后将创面修剪整齐,以方便引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我国肛肠的诊断标准,结合具体临床症状。显效:病症、体征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创伤表面皮肤被完全覆盖,且疤痕较结实。有效:病症、体征向好的方面发展,创伤面开始愈合,颜色较鲜红。无效:病症、体征无好转情况,创伤面颜色较暗,无愈合趋势[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通过对2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得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且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查,无复发情况[5]。所以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2组患者愈合时间的对比 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为(10.3±2.2)d,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15.8±2.9)d,2组患者愈合时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2组患者术后1天及3个月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对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天均无水肿情况,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有3例,出现尿潴留症状有1例;在术后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大便失禁、污染内裤等现象。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均无水肿情况,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有12例,出现尿潴留症状有9例;在术后3个月,大便失禁情况未发生,内裤出现污染患者有7例,锁眼畸形患者有3例[6]。所以2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裂是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科疾病的15%。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需要手术才能治愈[7]。在当前,对于慢性肛裂的治疗具有较多的治疗方法,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级愈合时间快的优点,可以有效消除括约肌痉挛产生的疼痛情况,从而降低出现便秘和便血的现象,目前在对慢性肛裂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提升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

通过对2组患者的观察对比,分析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且3个月内无复发情况,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愈合时间差异较显著,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为(10.3±2.2)d,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15.8±2.9)d;术后1天及3个月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所以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效果较佳,具有术后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莹璐,徐月.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24):3180-3181.

[2] 陈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9):871-872.

[3] 郭南星.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学,2015,22(23):34-35.

[4] 马晓强,陈红.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联合中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5):216.

[5] 张亚滨.中西医治疗肛裂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5,37(8):1265-1268.

[6] 安辉.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15):2251-2252.

[7] 郝现军.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6):340-341.

[8] 潘占胜,赵宏,朱晓光.改良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肛裂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16):1970-19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58

江西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 (王添花 张检平 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猜你喜欢
后位肛裂括约肌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裂可以自愈吗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后位子宫会影响怀孕吗
排便的奥秘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