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影响的研究分析

2016-06-12 01:27罗瑞兰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头皮合格率婴幼儿

罗瑞兰

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影响的研究分析

罗瑞兰

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需静脉采血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头皮静脉采血(观察组50例)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分析两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结果 采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标本合格率为92%;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4%,标本合格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采血能有效地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

静脉采血并送检化验是儿科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临床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1]。传统婴幼儿采集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但由于婴幼儿的颈脖较短,加之患儿难以合作,所以对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往往难以实现[2],且由于患儿哭闹挣扎等原因易造成针头异位极易致使抽血失败,并引发血肿或瘀血等并发症出现[3],另外,股静脉采血和颈外静脉采血对患儿的体位要求较高,且需要家属的密切配合,否则无法顺利完成采血工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100例需静脉采血送检的婴幼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头皮静脉采血和股静脉采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需静脉采血送检化验的婴幼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7±0.6)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1.6±0.9)岁,2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采血者为随机值班护士。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对照组婴幼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方法采血。护士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根据采血量选取10或20mL规格注射器),携至床旁,核对患者,说明抽血的目的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合作;清洁患儿会阴部及穿刺侧皮肤,垫高穿刺侧臀部,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固定(助手站在患儿头端,分别用两手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穿刺者站在患儿足端,左食指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或脐至腹股沟垂直线处触到股动脉搏动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食指,沿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1~1.5cm深或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进针,或在腹股沟下约1~2cm处与大腿平行,与皮肤呈45°角度刺向股动脉内侧,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进针并缓慢向上提针,边提边抽,见有回血时即停止提针并固定之,抽足所需血量后拔针,压迫3~5min,检查无出血即可。如回血呈鲜红色,说明误入股动脉,应加压止血10min。(2)观察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方法采血。护士核对医嘱,备齐用物(采血针及负压采血试管),携至床旁,核对患者,说明抽血的目的及配合方法;患儿更换尿布,必要时剃净局部头发,助手固定头部,选择比较粗直的头皮静脉,常规消毒皮肤;患儿仰卧或侧卧,头垫小枕,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其肢体、头部,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操作者站于患儿头端,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采血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血管刺入头皮,然后沿血管方向慢慢进针,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用食指按压在穿刺血管近心端,阻断血流,将采血针尾端插入带有负压的采血试管内,抽足所需血量后拔针。如果没有负压采血试管,使用头皮针接一次性干燥注射器,用同样的方法抽足所需血量后拔针,按压2~3min即可。

1.2.2 评价方法 (1)首次穿刺成功标准:一次性穿刺成功且采血量符合送检化验要求;(2)血标本合格标准:所采血液标本无凝固、无溶血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首次穿刺成功率 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

2.2 血标本合格率 2组血标本合格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血标本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 婴幼儿静脉采血选取头皮静脉,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血标本合格率为92%,远高于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组。

3.1.1 婴幼儿的头皮静脉血管相对比较浅[4],交通支多,血流丰富,易固定,且体位舒适,便于观察、止血和保暖,护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且取血后可直接静脉输液用药,简便可行,家长容易接受,是婴幼儿采血的首选静脉。

3.1.2 现在小孩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其高度重视,当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静脉采血时,若出现一次穿刺不成功现象,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严重不满,严重的出现护患纠纷事件[5]。选择头皮静脉穿刺采血,不但节约了人力和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避免护患纠纷发生,从而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3.1.3 股静脉隐蔽,加之患儿肥胖、哭闹、不合作,操作者不易触及股动脉搏动点,且冬天患儿暴露多、时间长,容易受凉,取血后若按压不妥则易导致皮下血肿,即使穿刺成功,患儿哭闹不止、不停挣扎,采血过程中易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导致采血失败。另外,股静脉穿刺使用的是注射器,因用注射器抽血时间过长,标本不能及时与抗凝剂很好混匀,容易出现溶血和凝血[6],影响血生化的结果。加之患儿哭闹时常会有大小便排出,容易污染穿刺部位,引起感染。因此,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不仅首次成功率低,而且血标本的合格率也低。

3.2 注意事项 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时,要注意区分小儿头皮动、静脉,避免误抽动脉血而引起出血不止,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进行采血;必须妥善固定患儿,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大小鱼际肌同时固定患儿的头部,避免患儿头部晃动,以确保操作者穿刺顺利进行,从而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

静脉采血是医院基本的护理操作工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7]。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儿科病房,一次穿刺不成功引起的纠纷,达到了纠纷比重的85%以上[8]。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减少疼痛刺激,从而避免生命早期阶段反复致痛性刺激,导致的急性、应急、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伤和情感紊乱等[9],值得临床推广。

[1] 张趁欣,崔占杰.一次性采血针在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16-117.

[2] 刘维红,李春园.1-3月婴儿股静脉采血30°角斜刺与直刺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65-166.

[3] 韩静.婴幼儿头皮静脉与股静脉采血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29-230.

[4] 景素娇.婴幼儿头皮静脉与股静脉采血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07-508.

[5] 崔丹丹.健康宣教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26,154.

[6] 李红芹,王娟,谢小淑.一次性采血针结合股静脉体表投影在小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6):704-705.

[7] 王庆云.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148,151.

[8] 马国芳.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与对策[J].临床研究,2016,24(2):127-128.

[9] 罗飞云,陈远华,杨玉金.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药,2016,9(1):70-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79

江西 330008 南昌市第一医院 (罗瑞兰)

猜你喜欢
头皮合格率婴幼儿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让头皮爱上做SPA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导管头皮针与钢针头皮针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