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6-06-12 01:27吴解解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精神科人性化

吴解解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吴解解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精神科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价量表(IPROS)各项评分以及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等各项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卫生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人性化护理;精神科;护理效果

随着人性化护理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临床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内容,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本院尝试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江西康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

2月~2012年2月本院未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前精神科收治的

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疾病,病程超过2年,无智能或交流沟通障碍;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精神状态不稳定者,不能自我照料或家属不能配合完成照料任务者。其中实验组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22±8.63)岁,病程2.2~14年,平均(4.33±1.26)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7~9岁,平均年龄(47.05±8.58)岁,病程2.1~14年,平均(4.35±1.28)年。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日常生活照料、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等。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包括人性化护理服务标准的制定、构建家庭式住院环境、营造节日氛围、健康宣教、实施开放式护理管理、语言技巧、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价量表(IPROS)各项评分以及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等各项护理满意度。

IPROS评分包括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卫生

4个维度共36项问题,每项问题均采用0~4分法计分,评分越高表示该项功能缺陷程度越高[2]。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价,每项满分为100分,按照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70分表示患者对该项护理服务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IPROS各项评分比较 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IPROS各项评分比较(x±s)

2.2 2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情感、思维以及行为均与常人有较大差异,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知力和自我控制力,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以及预后效果[3]。本院通过引进人性化护理理念结合自身多年护理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人性化护理服务标准的制定。规范精神科护理服务人员的着装和形象,要求所有护士在工作期间保持统一的整洁着装,举止大方得体,态度热情和蔼,操作熟练细致,语言真诚轻柔,护理氛围温馨,护理质量优异,能够满足个体需求[4]。(2)构建家庭式住院环境。通过合理布局和装饰营造家庭式病房,室内各种设施齐全,包括电视、电话、热水器、空调、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床上用品以及窗帘等的装饰风格要符合居家风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5];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合理调节室内光照、湿度、温度等,营造洁净、舒适的住院环境,促进患者康复。(3)营造节日氛围。节日期间悬挂各种挂饰(春节挂灯笼、贴春联,圣诞节摆放圣诞树、发放礼物,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营造节日氛围,与患者共同庆祝节日,给患者以温暖、安全的感觉,让患者能够身心愉悦的配合进行治疗和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6]。(4)健康宣教。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和集体健康教育,通过书籍、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的认知和掌握情况,让患者明确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卫生水平,还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侧面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总之,人性化护理临床优势明显,可有效促进住院精神病人康复,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陈鸾凤.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91-692.

[2] 付萍萍,王锋锐,傅文霞,等.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4(3):138-139.

[3] 王艳.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0):120-123.

[4] 江细英,晏星辉,付吉.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1):103-104.

[5] 黄雪萍.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3(7):105-106.

[6] 叶佳.人文关怀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135-136.

[7] 陈梅.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实施护理告知的临床实践[J].当代医学,2010,16(7):127.

[8] 穆金桃.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5):114-1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84

江西 331211 江西康宁医院五病区 (吴解解)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精神科人性化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运用传统游戏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