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

2016-06-12 01:27肖慧陈兆萍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肖慧 陈兆萍

分层级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

肖慧 陈兆萍

目的 对应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实施管理;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研究组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结果 研究组中的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0.9%);住院治疗总时间(6.34±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9.51±2.86)d;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护理人员在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考核程度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分层级管理;护理;效果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1]。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中,无论护理人员年龄、学历、工作能力等实际情况怎样都需要从事相同的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且都会领取同等的绩效奖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会受到一定的阻碍[2]。本次对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分层级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选择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1~9d,平均发病时间(2.3±0.6)d;男27例,女2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7±8.4)岁;研究组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1~8d,平均发病时间(2.2±0.8)d;男28例,女1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6±8.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实施管理;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研究组护理服务实施管理,主要措施包括,(1)构建管理框架:由具有一定资历的主管护师组成护理服务培训队,为所有护理人员制定培训方案,分层级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并结合护理人员平时实际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实施层级选拔。(2)分工明确:从上到下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高低,将护理人员分为三级护士、二级护士、一级护士、见习护士等4个层级,在科室中,护理人员都应该按照阶梯式进行系统的分布,使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能够进一步的量化和细化,充分保证每个人员都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优势。各层级要进行系统的分工协作,在保证分工明确的基本前提下,在各层级间绝对不能够有工作脱节现象发生,护士长要对整个护理构架进行统一的方面的管理。(3)层级工作分工:由护士长全面负责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监督和帮助基层护理人员充分完善各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三级护士应该充分配合护士长对科室进行具体的管理,并认真负责的做好上传下达等具体工作,组织进行科室大查房、护理会诊等日常活动;二级护士应该充分协助三级护士制定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计划,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资料、心理状态、健康状态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一级护士和见习护士应该对患者的日常护理服务工作负责,具体而全面的执行护理服务计划,护理服务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从入院接受治疗到康复出院的各方面护理工作。(4)排班改革:采用包班制的新型排班制度,使每位护理服务人员在上班期间都能够充分保持最大的工作热情,最佳的工作状态,对护理服务工作能够更加负责,使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和充分保障[3]。

1.3 观察指标 选择2组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考核程度的改善幅度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形式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4]。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对照组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达到80.9%;研究组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达到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住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n(%)]

2.2 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计住院治疗(9.51±2.86)d,研究组患者共计住院治疗(6.34±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出现8例护理不良事件,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出现1例护理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护理人员在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考核程度的改善幅度研究组护理人员在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考核程度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人员在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考核程度的改善幅度比较(x±s,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医院就医的患者也不再仅仅追求疾病的治疗,对临床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所医院对临床护理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同时决定了这所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工作水平[5]。传统的临床护士管理模式,不能够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较为散漫,态度普遍较为冷漠和生硬,是导致目前临床上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管理层的松懈,就会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服务操作技能水平的滞后,导致护理盲区普遍存在,护理服务的质量相对低下。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将护理服务工作划分为很多个模块,在病区实施具体的护理服务工作责任化分工,使工作能够进一步的细化,促使护理人员之间能够产生明显的竞争压力,从而促使其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对临床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医患关系得到充分的缓解[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观察组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5.7%,明显高于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的80.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住院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分层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2] 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06.

[3] 周宪群,顾培钰.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38-39.

[4] 刘映兰,潘水娇.层级责任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70-71.

[5] 张艳平,高巧云.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8(7):237-238.

[6] 李思琴,孙涛,石锦波,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4):3733-3734.

[7] 黄肆娥.层级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4):108-109.

[8] 姚娟,张春梅.国内外护士分层级管理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3):48-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87

江西 332000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肖慧 陈兆萍)

猜你喜欢
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