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2016-06-12 01:27张婷黄佳吴春燕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外伤针对性脊柱

张婷 黄佳 吴春燕

针对性护理在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张婷 黄佳 吴春燕

目的 探讨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使用针对性护理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76例脊柱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各38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2组患者血栓状况和化验指标。结果 护理后,B组的血栓出现率明显比A组低,B组的PT、FIB分数均比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使用针对性护理,可将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几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内,让凝血状况得到好转。

针对性护理;脊柱外伤;深静脉血栓

血压于深静脉之中异常凝结就会产生血栓,一般发生在下肢的几率较大。脊柱外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并保持制动状态,导致这类患者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其一旦出现脱落状况就会导致肺栓塞,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预防脊柱外伤化妆你和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要给予手术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文对针对性护理干预作分析,探究其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76例入住萍乡市人民医院治疗脊柱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各38例。A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0~72岁,平均(52.52±8.26)岁,骨折颈椎8例,胸椎15例,颈椎15例。B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51.23±9.51)岁,骨折发生在颈椎9例,腰椎14例,胸椎15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禁止烟酒,尽可能多饮水,食用高膳食纤维食物,防范肠道堵塞。B组则在这个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手术之前实施各项检查,比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等,根据获得的数据对患者的存在的手术风险进行判断。开展健康指导,对患者讲明深静脉血栓星辰管道原因,患病后导致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咳嗽,并让家属在一旁陪着患者开展锻炼。等到麻醉清醒,对患者下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实施敲打,要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进行,连续敲打10min,每隔30min进行1次,坚持到手术完毕之后的

6h。患者要在术后当天就要对股四头肌开展运动,主要按照等长收缩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开展直腿抬高锻炼,1次20下,1天

3次,还要对髋、膝、踝等部位的关节进行活动,以足内翻与换砖等形式进行,每次15下,每天4次。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帮助患者翻身,每隔2h进行1次。手术之后对患者的病肢肤色、温度等进行密切关注,发现异常之后立刻通知医生予以处理。想要达到预防的目的,就要使用等级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等辅助设备。如果患者有截瘫症状,实施不间断被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早上空腹状态时收集血液对血浆凝血酶时长(PT)、纤维原蛋白(FIB)以及活化凝血酶时长(APTT)进行检查,全部患者开展深静脉超声检测,对血栓、肿胀和肺栓塞等信息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栓状况对比 护理后,B组的血栓、肿胀、肺栓塞等状况明显比A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栓状况对比[n(%)]

2.2 2组化验结果对比 护理后,B组的FT、FIB和APTT等指标均明显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指标对比(x±s)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人的四肢和头部均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因此,身体的所有部位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对其形成损伤[1]。研究表明,其骨折和脱臼等情况比较常见,一些特殊情况下其发病率会处于较高的水平,比如山洪暴发、地震等。在对多发损伤患者会诊的过程中要兼顾这种情况防范漏诊的情况发生[2]。其有4个生理弧度,从手受力角度来看,后凸转换部位是最容易受力的部分,在脊柱中最容易受伤。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最好防护工作。所有能够造成脊柱弯曲超过正常限度的行为都会导致脊柱损伤。资料显示,大部分脊柱受伤患者都是从高处坠下造成的,足部或臀部着地,身体上半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方向向下的冲击力,施加在脊柱上之后,就会造成脊柱发生弯曲[3]。也可能是高空中落下重物,正好砸在患者的头部或者后背,对脊柱形成直接的影响,很容易造成骨折或脱节。还有其他灾害,比如车祸、爆炸、地震等都会造成脊柱外伤的发生[4]。

脊柱外伤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与手术有很大关联。原因可能是脊柱外伤患者需要长时间呆在床上,血液容易发生淤积[5]。手术花费很长时间,加大了血栓出现的几率。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神经或脊髓损伤,下肢无法活动,静脉回流无法发挥肌肉泵的功能,血流速度更慢[6]。创伤和手术会引起相应的应激反应,让血液高凝。腰椎手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实施牵拉,让血管内膜受到损坏,最终形成血栓。在药物治疗之外,良好的护理措施液能对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形成遏制作用。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对患者的情况实施密切关注,防范患者出现异常[7-8]。

本研究中的76例患者,护理后,B组的血栓、肿胀、肺栓塞等状况明显比A组好(P<0.05),这说明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使用针对性护理,能减少血栓和肿胀出现的几率。B组的FT、FIB和APTT等指标均明显比A组低(P<0.05),这说明护理措施能够让血液高凝的状况得到好转。

总之,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使用针对性护理,可以对血浆凝血酶时长和纤维蛋白原实现削弱作用,防范血管受损,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可在临床中发挥作用。

[1] 胡翠萍.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1):192.

[2] 张洁靖.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6(4):195.

[3] 司文腾,张华果,孙宜保,等.脊柱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J].中国骨伤,2014,25(5):405-408.

[4] 苏微.护理干预在脊柱手术后下肢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1):102-103.

[5] 陈伟,李渊深,王振兴,等.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177-178.

[6] 张金贵.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33-34.

[7] 于岩,孙仕兵.关于预防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36-237.

[8] 焦杨,王淑勉,周玉玲等.分析脊柱手术后下肢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205-2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88

江西 337055 萍乡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张婷 黄佳 吴春燕)

猜你喜欢
外伤针对性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