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实施护理的疗效解析

2016-06-12 01:27赵红刘惠芳瑶琴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赵红 刘惠芳 瑶琴

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实施护理的疗效解析

赵红 刘惠芳 瑶琴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实施全麻插管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116/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麻醉苏醒室内全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全麻;麻醉苏醒室;综合护理

对于实施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其恢复关键阶段便是全麻插管术后早期苏醒时期。该时期若不能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会增加其出现麻醉后并发症的概率,影响预后[1]。所以,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40例实施全麻插管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实施全麻插管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120例患者中,男92例,女2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61.5±5.6)岁。对照组120例患者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61.8±5.2)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麻醉及手术实施前,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一旦负性情绪较为严重,会致使其出现苏醒期血压波动及心率波动,影响临床效果。护理人员需在麻醉及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全麻的方法、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

1.2.2 体位护理 患者完成手术送入麻醉苏醒室后,护理人员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体位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平整摆放患者四肢,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患者四肢及身体进行有效的约束,防止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后,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

1.2.3 吸氧护理 患者完成手术送入麻醉苏醒室后,护理人员需采取积极措施清除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处理,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处于稳定状态,有效降低苏醒时血压波动幅度和心率波动幅度。

1.2.4 镇痛护理 患者完成手术送入麻醉苏醒室后,随着麻醉药效的逐渐丧失,疼痛感会越来越明显。护理人员需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镇痛药物和镇静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因切口疼痛,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问题。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2)观察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3)以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的对比(x±s,h)

2.2 2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0.0%(12/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3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116/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全麻气管插管能提升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术者实施相关操作,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全麻手术完成后,受麻醉药物、肌松药残余的药理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疼痛、寒碜、躁动、呼吸困难等,若不能实施有效监护,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其中一种常见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导致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众多,包括疼痛、管道刺激、术前脑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2]。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麻醉苏醒室内全麻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是充分保证患者安全,确保其平安渡过麻醉苏醒期,尽快康复的关键。

综合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指导价值。综合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治疗,改善护理效果。综合护理在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切实降低外界应激因素,促使患者尽快恢复[3]。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并以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吸氧护理及镇痛护理等。其中,术前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保证患者术前心情平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体位护理能避免患者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吸氧护理和镇痛护理能避免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问题,促使其尽快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拔管时间、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能有效缩短全麻患者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概率。而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能提升麻醉苏醒室内全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麻醉苏醒室内全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苏醒室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谭俊华,白桦.护理干预对麻醉苏醒期全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5):101-102.

[2] 赵曼.麻醉苏醒室全麻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4,5(2):313-314.

[3] 廖小英.220例全麻插管患者在麻醉苏醒室里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34):120-121.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赵红 刘惠芳 瑶琴)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