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弹簧圉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13 10:05肖乾胡欣杨建平梅淑宏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弹簧圈开颅栓塞

肖乾 胡欣 杨建平 梅淑宏

支架辅助弹簧圉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肖乾 胡欣 杨建平 梅淑宏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GO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佳。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支架;弹簧圈栓塞

后循环动脉瘤是主要颅内动脉瘤,约占15%。由于后循环动脉瘤位置较深,毗邻脑部神经、脑干,且后循环穿通血管丰富,动脉瘤形状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导致诊断和治疗该病显得十分困难,且治疗效果也未如前循环动脉瘤佳[1-2]。再者,后循环动脉瘤一旦出现破裂,将很可能造成枕骨大孔疝以及供应脑干穿支血管发生痉挛,死亡率极高[2-3]。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不断成熟为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思路。本文将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取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51.9±4.3)岁;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例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6~70岁,平均(52.2±4.0)岁;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例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1例患者均取合适体位,行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在显微镜辅助下,小心地分离、暴露患者的动脉瘤,在保证不影响患者载瘤动脉正常血流供应的情况下,采取动脉夹夹闭瘤颈。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先行股动脉穿刺,采取全脑DSA来确认患者动脉瘤病变位,测定动脉瘤形状、大小以及载瘤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支架并覆盖于患者动脉瘤颈部,注意支架直径应比载瘤动脉直径大0.5mm,支架长度应至少比动脉瘤颈部长5mm;完成支架放置后,从其空隙处置入弹簧圈,再次动脉造影,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3)预后效果[4]: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定预后效果,其中死亡为1分,持续性植物人状态为2分,严重功能障碍状态为3分,中度功能障碍者为4分,无功能障碍者为5分,总分在1~3分间为预后不良,4~5分间为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20.371,P<0.01;t=6.698,P<0.01;t=9.274,P<0.01)。见表1。

表1 2组手术情况的比较(x±s)

2.2 2组术后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情况 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χ2= 6.56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情况[n(%)]

2.3 2组别GOS评分的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GOS评分分别为(4.71±1.02)分和(3.28±0.89)分,观察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73,P<0.01)。

3 讨论

对于动脉瘤的治疗,早期通过开颅手术治疗,但在解剖结构复杂的后循环动脉瘤治疗时,开颅手术的手术空间受限,容易损伤手术入路的周围血管神经以及血管神经,手术后容易出现脑水肿、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出现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开颅手术在夹闭后,有可能在原瘤体颈部处出现动脉瘤复发现象[5-6]。基于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出现不同的方式,如支架置入手术、弹簧圈栓塞手术等,其中支架置入手术能够隔断瘤体和载瘤血管,避免出现瘤体增加,甚至破裂;在隔绝瘤体后会逐渐被吸收,直到消失,降低复发率;但带膜支架隔断动脉瘤时,同样会隔断穿支动脉,而且带膜支架不容易通过迂曲血管,存在明显的致栓性[6-7]。弹簧圈栓塞手术可较好地填充瘤体,避免出现瘤体破裂,然而弹簧圈有可能出现移位,或凸入至载瘤动脉,使载瘤动脉远端处出现供血障碍,引发严重性脑缺血的发生[8]。本文提出联合应用支架置入手术、弹簧圈栓塞手术治疗,发挥两种手术的优点,弥补单纯手术时的不足,确保穿支动脉的血液供应,避免载瘤动脉出现供血障碍,降低复发率的发生。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时,其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佳,有望成为后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佳。

[1] 王帅,卢圣奎,宋剑,等.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军事医学,2014(4):309-311.

[2] 沈媛,侍海存,周桂龙,等.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214-216.

[3] 姬云翔,王业忠,赵冬,等.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14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9):879-881.

[4] 邓人富,林云东,黄斌,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50-51.

[5] 韦廷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J].当代医学,2011,17(35):76-77.

[6] 冼克聪.脑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6):83.

[7] 许百男,武琛.血管搭桥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1):3-4.

[8] 魏亮,刘传森,王琦,等.开颅手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5):407-4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53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肖乾 胡欣 杨建平 梅淑宏)

猜你喜欢
弹簧圈开颅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