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旋转180°在小儿皮内注射法中运用与体会

2016-06-13 10:05石磊吉莉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试液针尖斜面

石磊 吉莉

针尖旋转180°在小儿皮内注射法中运用与体会

石磊 吉莉

目的 探讨小儿皮内注射针尖斜面旋转180°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423例12个月~3岁急诊患儿随机分成2组,旧方法组244例,新方法组179例。旧方法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儿实施皮内注射,新方法组采用针尖斜面进入皮肤旋转180°后注入皮试液,比较2组皮内注射的成功率。结果 新方法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旧方法(P<0.05﹚。结论 改良后的小儿皮内注射方法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皮内注射;针尖旋转180°;儿童;成功率

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真皮与表皮之间的方法,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或作为局麻前驱步骤。随着社会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强化基础护理操作,用优质护理服务来提升患者和社会满意度一直是护理同仁的奋斗目标。

教材和参考书[1-3]中所介绍的皮内注射步骤只说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5°刺入皮内,注射皮试液0.1mL。但由于患儿恐惧,躁动,不合作,临床实践中给小儿行皮内注射时常出现针尖斜面刺入过浅,注射皮试液时皮试液外漏,造成皮内注射失败,重复注射引起患儿家长不满,甚至发生护理纠纷。改良的新方法提高了皮内注射的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家长满意度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急诊注射室进行皮内注射的3岁以下患儿423例,年龄12个月~3岁不等,男230例,女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每月单周就诊的244例患儿设为旧方法组,双周就诊的179例患儿设为新方法组。2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旧方法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方法75%酒精消毒皮肤,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患儿前臂掌侧1/3处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5°刺入皮内,注入皮试液0.1mL。新方法组采用改进的进针方法即常规用75%酒精消毒皮肤,左手放在患儿前臂掌侧1/3处绷紧皮肤[4],右手持针斜面向上紧贴皮肤以20°~30°角进入[5],左手拇指与进针相反方向绷紧皮肤同时进针[6],将针头斜面进入皮肤后针尖斜面旋转180°,左手拇指松开并固定针栓,右手注入皮试液0.1mL,2组患儿除进针方法不同,其余操作按照常规操作规范进行,注射器均为统一的4.5号针头的1mL注射器。

1.3 注射评价标准

1.3.1 皮内注射成功 注入药液0.1mL,局部形成圆形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1]。

1.3.2 皮内注射不成功 (1)针头刺入皮下,毛囊不显露,无皮丘形成或不明显;(2)针头进入不全,注射皮试液外溢,无皮丘形成或皮丘形成不良;(3)针头斜面碰破周围毛细血管,出现轻度的出血或瘀血[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方法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旧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方法患儿皮内注射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3.1 传统皮内注射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皮内注射的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1~3岁患儿依从性差[8]。由于患儿恐惧、躁动,不合作,出现紧张反抗,增加了操作难度。运用传统方法给小儿注射时常出现针尖斜面刺入过浅,注射皮试液时药液外漏,无皮丘形成或皮丘形成不良,造成皮内注射失败。

3.2 改良的皮内注射的方法优势分析 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方法,针尖斜面旋转180°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有效避免了因针尖斜面刺入过浅造成的皮试液外漏,并保证了注射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2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法比旧方法注射后皮试液未出现外漏情况概率相对较高。

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而急诊是医疗纠纷易发地,特别是急诊儿科患者,家长疼爱孩子期望值过高,希望医生诊治快,护士治疗快,疾病恢复快,不理解疾病病理过程和小儿护理操作的难度。如在给小儿皮内注射时未能一次成功,此时家长不理解,便会向护士发泄,给护士心理上带来了压力,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更影响了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甚至发生护理投诉。相反若护士有自信熟练过硬的注射技术,一次注射成功,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就能赢得家长赞许的目光,而且增加了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7.

[2] 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护士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114.

[3] 张继红.护理程序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9-156.

[4] 季玲.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程度提高注射成功率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391-3392.

[5] 路江玲.增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4):69.

[6] 刘吉华,曾军华.改良皮内注射绷紧皮肤方法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85-86.

[7] 扬磊,李银平,高玉凤,等.两种进针方法对护生掌握皮内注射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82.

[8] 许革芳.基层医院门急诊皮试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82

江苏 22500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门急诊输液室 (石磊 吉莉)

吉莉 E-mail:599155714@qq.com

猜你喜欢
试液针尖斜面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皮试液集中配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针尖和笔尖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