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中数学教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2016-06-14 15:17管强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管强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针对数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和知识点的囊括,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课堂效率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加强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思维导图;问题;运用

【分类号】G633.6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具体化表达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维导图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在传统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只是不停的发放资料、试卷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试题训练,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相对分散。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散乱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划分和囊括,构建清晰明了的思维结构图,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加大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高中复习课对于各个年级来说,教学时间上都十分紧迫。时常会出现题型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了加快复习进度对很多知识都一笔带过。虽然新课改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实行,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以“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复习进度虽然快,但是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不深的现象发生,使得学生对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复习上都产生倦怠心理。加上师生关系相对严谨的状况,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不懂装懂”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高效课堂的进展。

(二)学生方面

学生在高压的学习状态下,每天进行课程的复习,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对课程复习的懈怠心理以及迫切想要放松的心理就会不断滋生,这对知识的连贯性理解与复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复习时,缺乏主动性,为数不多主动复习的学生也只是采用“题海战术”对各种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进行巩固,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对于复习计划,一些学生虽然制定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学生无法做到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计划步骤,并且老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复习计划做详细的辅导。同时,学生容易出现当时明白,考试出错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数学中冗杂的知识点的记忆混乱,在脑海中没有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信息结构,易将内容混淆,使得学习效率不高。

二、高中数学教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图,将关联性强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根据人左右脑对信息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数学内容进行划分,对难易知识点的讲解上差异化。以图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对内容进行梳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对知识点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既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例如,对集合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集合、元素、无限集、有限集、空集、全集等内容进行整合。对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自主解决问题。在理解了知识点内容的情况下进行习题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灵活记忆。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根据人各种器官带来的不同感受、画面、体验等都能成为独立的或者相关的思考中心,并根据这个中心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思维导图则将发散性的思维以图表的方式具体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导图,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含义。然后在学生熟悉如何将知识进行导图时,开始对等差数列的四大基本题型(即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等差数列的性质及运用、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以及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就会自发性的在已经画好的导图结构上添加这些新内容,发现知识点的交叉部分,最后教师再针对这些题型进行巩固训练。学生边听讲边构图,将题型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在加深记忆的同时,也为解题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讨论

学生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会形成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在小组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针对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然后将已经设计好的框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对这个框架上的内容进行填补或修改,不断完善这个结构。例如“函数”的复习,小组分工合作,将指数与对数运算、函数的的概念、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函数图象等知识点划分为几大板块,小组成员针对每个版块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当完成后,将所有的导图进行综合,寻找其交叉点,最后得出一个完整的函数结构图,然后一起为对方设置题型相互测验和解答,共同探讨问题所在。这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也在高效复习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有利于减轻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复习讲解时的压力,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便于记忆和思考的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将冗杂而分散的数学内容明确化,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为课堂的高效性和学生复习成果的高效性都带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琴.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讨论[J].考试周刊,2013,05:113-116

[2]刘识华.思维导图在高数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网络财富,2009,02:179-180

[3]李传涛.试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43

[4]钟伟林.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智育广角,2011,12:42

猜你喜欢
复习课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脚踏实地迈进,程序教学法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