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中引入分组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16-06-15 14:51陈婧韩云萍李明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低血压

陈婧 韩云萍 李明

血液净化中引入分组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陈婧 韩云萍 李明

目的 研究和观察在血液净化中引入分组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长期血液净化的患者共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分组护理的模式,将2组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分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血液净化;分组护理模式;护理效果;并发症

血液净化指的是对尿毒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患者、高血钾症患者、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等进行血液透析,帮助患者净化血液[1]。因此血液净化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操作或护理不当,将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2]。在本次研究中,对行血液净化的患者采用了分组护理的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共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0.2±10.8)岁;患者血液净化时间2~74个月,平均净化时间(21.6±10.3)个月;33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为糖尿病肾病,5例为慢性肾盂肾炎,3例为梗阻性肾病,2例为高血压肾病。观察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50.5±10.7)岁;患者血液净化时间1~70个月,平均净化时间(21.3±10.5)个月;35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为糖尿病肾病,4例为慢性肾盂肾炎,3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为高血压肾病,2例为多囊肾,1例为狼疮性肾炎。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分组护理的模式,将每10例患者分为1组,并配备3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在透析的过程中由特定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护理,包括对患者液体及饮食摄入行为进行观察,控制水和盐的摄入,并且食物中不能使用除盐之外的调味品。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前一天的尿量+500mL,如果患者由于腹泻或出汗过多导致水分流失,应对其饮水量进行针对性调整[3]。在透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定时监测,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对患者的饮水量进行调节。

护理人员应定时清洁患者的内瘘侧,嘱咐患者避免尖锐物体碰撞或提取重物,如有必要可使用红霉素消除炎症,保持内瘘通道的通畅。如果患者内瘘侧出现杂音、震颤、红肿、麻木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并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内瘘穿刺点渗血、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分组护理模式指的是对患者的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评估后进行专一性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给予专人特殊护理,属于优质护理模式当中的一种[4]。在血液净化治疗中,血液透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在这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血液净化患者采用了分组护理的模式,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透析的连续性,患者的蛋白质以及生物因子会不断消耗,从而提高了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几率[5]。而通过分组护理,护理人员能够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透析指标,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并对内瘘管实施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了穿刺点和内瘘管的护理效果,降低了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此外,由于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透析治疗,因此一旦透析的速度过快或者超量过滤,患者的血容量会逐渐降低,导致血液中的钠离子的浓度下降[6]。而透析次数的增多会导致热量的提高和温度的上升,从而会对患者的血压造成影响,导致血压降低[7]。另一方面,患者的吸收能力和摄食能力由于血液净化治疗而会产生功能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低血压的发生率[8]。而在分组护理中,通过责任制护理和针对性监护,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有效降低了血透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行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分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 裘丽.分组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73-74.

[2] 左艳,刘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41-142,144.

[3] 樊桂娟.经皮穿刺髂外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377-3378.

[4] 刘红利.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3,11(13):100-101.

[5] 舒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协同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5):532-533.

[6] 马俊玲.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5(10):5712-5713.

[7] 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6-99.

[8] 王勇.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13(7):173-1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62

山东 250011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陈婧)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韩云萍 李明)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低血压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