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2016-06-15 14:51易莉娜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环孢素障碍性雄激素

易莉娜

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易莉娜

目的 观察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对患者采取适时随访,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40.0%,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未发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结论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采取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予以治疗,当对患者病情确定后,应及时予以实施,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目的。

环孢素A;雄激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存在多病因诱发因素的骨髓功能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为感染、出血及贫血,在临床当中将其划分为慢性和急性。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伤害患者及其家庭。当前针对该病的临床病因仍不明确,临床当中较多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免疫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4±6.6)岁,病程0.7个月~3年,平均病程(6.3±3.4)个月;观察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1±6.3)岁,病程0.5个月~2.5年,平均(5.7±3.6)个月。所选取患者均经相应检查对SAA予以确诊,其中Ⅰ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13例,Ⅱ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7例,所选取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治疗。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选取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对病症确诊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雄激素(Scherer GmbH&,国药准字BH20050094))早40mg,晚40mg,口服。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6000U隔天1次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A(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09),3~5mg/ (kg・d)联合雄激素予以治疗,并采用安特尔药物予以辅助治疗,用量范围为35~75mg/d,并在治疗前后,采用环孢菌素A,用量为2~6mg/(kg・d),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为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用量为15mg/(kg・d),实施静脉滴注,并予以6d持续治疗[2]。用药中,定期检查血液指标,依据实际改善状况,对环孢素A的用量予以调整。常规加服肝泰乐0.2g,每天3次,根据肝功能情况再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根据血象结果酌情使用短程集落刺激因子(G-CSF),必要时成分输血[3]。

1.3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血液诊断及疗效标准》分为基本治愈、缓解、进步和无效。本文基本治愈、缓解、进步为有效例数。统计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包括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参考已有文献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基本治愈:未输血的情况下,贫血、出血等相关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120g/L,女>110g/L,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缓解:未输血的情况下,贫血、出血等相关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达到上级标准,白细胞>3.5×109/L,血小板有所恢复;进步:贫血、出血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增加超过30g/L,且能够维持100d;无效:未达到上述3项标准。总有效=基本治愈+缓解+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发热症状为1例(10.0%),血清病为4例(40.0%),观察组出现皮疹1例(10.0%)。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P<0.05)。

2.3 随访 随访1年,对照组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未发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症。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临床当中十分棘手的难题,在临床治疗前,需先就其发病原因进行确定,并给与清除,然后实施预防出血、改善贫血、心理护理及防治感染等对其予以支持治疗,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来讲,通常情况下,会首先使用雄激素对病情进行控制,而对于SAAⅠ型及Ⅱ型患者来讲,则需要实施相应造血干细胞移植举措,或者采取造血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剂进行相应治疗,在国外造血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从相关报道可知[4-5],该疗法在临床当中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0%及之上,然而此种疗法却存在费用过于昂贵的状况,对于多数患者的家庭来讲,均无法给与承担。免疫抑制剂作为近些年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通过部分报道表明[6],该药物与激素进行联合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区间为20%~80%,在治疗痊愈率方面为90.0%左右。针对免疫抑制剂的具体作用来分析,其主要抑制T淋巴细胞的相应构成,对该细胞所造成的负调节因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于免疫因素所造成的造血功能障碍具有解除效果。至此,证明该免疫疗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在实施免疫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诸如发热及血清病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予以降低[7]。

综上所述,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采取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予以治疗,当对患者病情确定后,应及时予以实施,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目的。

[1] 尹永玲.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21.

[2] 郑冬丽.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5):97.

[3] 居发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J].当代医学, 2013,19(13):40-41.

[4] 魏涛,龚忠义.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802-1804.

[5] 罗广立.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片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3):133-134.

[6] 俞罡.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23-24.

[7] 王秀明.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146-1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100

广西 541001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易莉娜)

猜你喜欢
环孢素障碍性雄激素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