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温热害调查分析与防控对策
——以2013年马鞍山市为例

2016-06-15 00:37王华银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术对策马鞍山市成因

王华银

(安徽省马鞍山市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11)



水稻高温热害调查分析与防控对策
——以2013年马鞍山市为例

王华银

(安徽省马鞍山市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11)

摘要2013年马鞍山市遭遇严重的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较大。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高温热害发生的损失,阐述了其形成的主要成因是持续异常高温天气、部分品种抗(耐)热性较弱、播种期对温度敏感期与异常高温天气吻合程度的影响、田管措施不够到位。最后提出了选用抗(耐)热性强的品种(组合)、大力引导发展粳稻生产、安排合理安全播种期、强化田管措施落实和及时推广补救措施等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高温热害;危害;成因;技术对策;马鞍山市

2013年7月中旬~8月中旬,安徽省马鞍山市遭遇持续异常高温天气,对10.76万hm2秋粮,尤其6.78万hm2中籼稻影响较大。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高温热害和干旱叠加影响,马鞍山市各级农业部门全力应对,科学防范,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笔者对此次水稻高温热害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并分析成因,最后提出了防控对策,对于指导高温热害预警防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调查

此次中籼稻受高温热害影响损失较大,而粳稻相对低,因此以中籼稻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涉及含山县、和县、当涂县和博望区、雨山区、花山区,调查内容包括水稻品种、播种期、扬花期、穗粒结构和田管措施等,其中播种期分4月15日前、4月16~30日、5月1~10日和5月11日后4个时段,逐一如实登记。共计调查中籼稻田块523块、75个品种,通过对多田块、多品种、多播种期水稻结实率的调查统计与汇

总,结合各品种、各播种期所占比重,按常年中籼稻结实率82%、单产7 650 kg/hm2为标准,经分析表明:全市6.78万hm2中籼稻,加权平均结实率为73.4%,受灾面积5.02万hm2,其中成灾面积2.12万hm2,绝收面积0.18万hm2(均为严重高温热害与干旱叠加形成),损失率10.5%,总计损失稻谷5 442.5万kg,直接经济损失达14 694.75万元(表1)。

2013年马鞍山市异常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和强度均超过2003年[1],但其损失程度明显轻于预期,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水稻品种(尤其主导品种)的抗(耐)热性普遍有了很大提高[2];②早预警、早发动,农户防范高温热害的意识增强;③深水灌溉、喷施叶面肥等关键技术措施应用面积大;④粳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达3.15万hm2,受高温热害的影响很小;⑤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温光水条件适宜,水稻生长稳健,后期灌浆有利,病虫害发生较轻。

表1 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调查统计

注:“3区”指博望区、雨山区、花山区。下同。

Note:Three regions include Bowang Region,Yushan Region,Huashan Region.The same as bellow.

2成因分析

2.1温度持续异常高温是形成高温热害、导致结实率下降的直接原因[3]。水稻各生育期对高温热害的敏感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依次是抽穗扬花期、孕穗期、灌浆期。其中,抽穗扬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最适温度为25~30 ℃,当日平均温度高于30 ℃、日最高温度高于35 ℃时,就会产生明显热害,导致水稻正常受精结实受阻,空秕率增加[4]。据马鞍山市气象资料显示,2013年7月份,全市日最高温度超过35 ℃、日平均温度超过30 ℃天数累计达31 d,其中7月9~12日为第一高温时段,有4 d;7月23日~8月18日为第二高温天气时段,有27 d,尤其8月8~12日连续5 d日最高温度超过40 ℃(表2、3)。同时,由于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大,加之无有效降雨,导致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和干旱叠加发生,危害损失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绝收。

表2 7月份温度、降雨实况

表3 8月份温度、降雨实况

2.2品种水稻品种间抗(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据调查统计,结实率高于80%的品种有34个,占调查品种数的45.4%,代表性品种有皖稻147、皖稻167、皖稻161(华安501)、皖稻168、徽两优996、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香1号、国豪杂1号、广两优4号、Ⅱ优7954、II优107、滁9507、准两优608等,以上品种抗(耐)热性较强,受此影响较小;结实率为60%~80%的品种有25个,占调查品种数的33.3%,代表性品种有皖稻153、皖稻187、新两优6号、两优6326、两优036、两优8016、两优363、两优608、天优华占、Y两优2号、Y两优302、C两优9号、C两优396、国稻1号等,以上品种抗(耐)热性中等,受此影响一般;结实率低于60%的品种有16个,占调查品种数的21.3%,代表性品种有Y两优199、Y两优555、Y两优1928、绿丰20、C两优34156、C两优4418、中优1671、两优0293、新强8号等,以上品种抗(耐)热性较弱(表4)。品种抗(耐)热性是影响结实率的关键因素[5]。

调查分析发现,品种抗(耐)热性明显受到不育系的遗传控制[6-7]。C815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C两优34156、C两优4418等抗(耐)热性较差;Y58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Y两优2号、Y两优302、Y两优199、Y两优555、Y两优1928等,宣69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两优6326等,抗(耐)热性中等;Ⅱ-32A配组的品种(组合),如Ⅱ优7954、滁9507、II优107等,广占63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1号等,1892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徽两优996等,安隆3S配组的品种(组合),如隆两优6号,协青早配组的品种(组合),如皖稻167、皖稻191等,抗(耐)热性强。这对于今后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值得关注。

表4 水稻品种对结实率影响的调查统计

2.3播种期据调查统计,水稻播种期在4月15日前,其抽穗扬花期在7月20日前,平均结实率为81.8%;播种期在4月16~30日,其抽穗扬花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平均结实率为72.5%;播种期在5月1~10日,其抽穗扬花期在8月中旬,平均结实率为74.8%;播种期在5月11日后(以直播稻为主),其抽穗扬花期在8月15日后,平均结实率为76.0%(表5)。由于2013年异常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凡水稻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抽穗扬花期均与异常高温天气高度吻合,受害严重;播种期在5月11日后,其抽穗扬花期可部分避开异常高温天气,受害次之;播种期在4月15日前,其抽穗扬花期完全避开异常高温天气,结实率与常年相近,受害最轻。因此,播种期决定了水稻温度敏感期与异常高温天气的吻合程度,进而影响到高温热害危害程度[4]。

表5 播种期对结实率影响的调查统计

2.4田管措施采取合理田管措施能有效减缓高温热害的不利影响。选择播种期相近,抽穗扬花期田间有水、缺水(干旱胁迫)的典型田块调查,水管到位的结实率平均为78.0%,干旱缺水的结实率仅63.0%,相差15个百分点,说明合理水管可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穗层温度,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正常授精结实,对防范水稻高温热害尤为重要。在含山县陶厂镇、当涂县黄池镇等点,开展喷施叶面肥对比试验,叶面肥为美洲星,于孕穗中期、末期各喷施1次,喷施的平均结实率为77.8%,未喷施的结实率为75.3%,相差2.5个百分点(表6)。

表6田管措施对水稻结实率影响的调查统计

Table 6Investigation on effects of field management measures on rice seed-setting rate

田管措施Fieldmanagementmeasures调查田块Investigatedfields∥块结实率Seed-settingrate∥%水浆有水 3678.0Waterslurry缺水 3063.0叶面肥喷施 1277.8Leaffertilizer未喷施1275.3

3防控技术对策

3.1选用抗(耐)热性强的品种(组合)水稻品种间抗(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选用抗(耐)热性强的品种(组合)是防御水稻高温热害较为有效、关键的措施[2,4]。从调查分析来看,皖稻147、皖稻167、皖稻161(华安501)、徽两优996、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香1号、Ⅱ优7954、广两优4号、准两优608、滁9507等品种抗(耐)热性较为突出,而Y两优199、Y两优555、Y两优1928、绿丰20、C两优34156、C两优4418、两优0293、新强8号等品种抗(耐)热性相对较弱,应慎重稳妥推广,降低大面积推广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马鞍山市水稻品种高达100多个,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突出,农业部门应加强新品种引进、筛选和示范,既要考虑品种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也要注重品种抗(耐)热性,把抗(耐)热性强、综合现状优良的品种(组合)推荐给农民。

3.2大力引导发展粳稻生产由于粳稻抽穗扬花期较迟,因此避开异常高温天气种植粳稻是防御高温热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与中籼稻相比,粳稻具有品质优、单产高、收益高以及播期弹性大、耐肥、抗倒、耐直播、耐收、耐储等多种优势,因此大力发展优质粳稻生产对调整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含山、和县等地区农民有种植中籼稻的传统习惯,粳稻种植比重不足30%,因此在此地区发展优质粳稻的空间很大。农业部门要积极实施压籼扩粳,加强宣传和示范,鼓励农民尤其种粮大户发展优质粳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以降低高温热害带来的潜在风险。

3.3安排合理安全播种期2013年水稻高温热害严重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与水稻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相遇。从马鞍山市30 a气象资料来看,常年旬平均气温、旬最高气温的高值出现在7月下旬,其次是8月上旬,像2013年如此持续异常高温天气实属历史罕见。目前马鞍山市播种期偏早(4月25日前)的中籼稻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为高温热害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必须根据马鞍山全年温度变化规律,结合品种特性和当地生产实际,确定合理安全的播种期,使水稻温度敏感期尽量避开极端高温时段。具体为中籼稻早熟品种5月1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中晚熟品种5月5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单季粳稻早熟品种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中晚熟品种5月15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考虑含山、和县丘陵岗地后期灌溉困难,也可选择部分早熟品种在4月15日左右播种,可使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天气影响。

3.4落实田管措施水稻田管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温热害的损失程度,应重点强化肥水调控,如增施磷钾肥、保持水层等,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确保稻株生长健壮,增强稻株抗逆性。当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35 ℃以上的高温天气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努力减轻热害发生:①田间灌深水(6~8 cm),有条件的日灌夜排,可使穗层气温降低,相对湿度提高;②穗层喷水,可短时间内使

穗层温度降低4~5 ℃;③根外喷肥,如磷酸二氢钾、美洲星、生命素等。

3.5及时推广补救措施水稻高温热害发生后,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补救。对受害较重但未绝收的田块,应及时加强水浆管理,继续抓好病虫害防治;对受害较轻的田块,除继续抓好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外,应追施一次穗粒肥,也可根外喷肥,尽快促进稻株恢复生长;对绝收的田块,可选择早熟品种蓄养再生稻,蓄养再生稻宜早不宜迟,可通过肥水调控等措施,促进再生稻早发、多发、早抽穗,以获得较高产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加上稻作制度的不断演替变化,水稻发生高温热害呈现常态化,对水稻生产安全已构成较大的威胁。农业部门应高度关注,将其列入抗灾生产的重点防御对象,开展发生规律及防御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加强预警监测,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科学有效防范,最大程度控制其危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华银,张骏,王志润.水稻高温热害调查分析及应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2):24,39.

[2] 陈旭,蒋晓英,雷开荣,等.水稻耐高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468-14470,14484.

[3] 朱镇,赵庆勇,张亚东,等.抽穗扬花期极端自然高温胁迫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1):10-15.

[4] 安徽农业委员会.安徽农业抗灾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3-57.

[5] 何小娥,张玉烛,刘洋,等.水稻高温胁迫与抗热避热技术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6-10.

[6] 森谷国男.水稻高温胁迫抗性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农业技术,1990,45(7):47-48.

[7] 曹立勇,赵建根,占小登,等.水稻耐热性的QTL定位及耐热性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23-227.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and-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or Rice High Temperature Damage—A Case of Ma′anshan City in 2013

WANG Hua-yin

(Maanshan City Plan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in Anhui Province, Ma′anshan, Anhui 243011)

AbstractMa′anshan City suffered serious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to rice in 2013.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situation was grasped and causes were elaborated, including continued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weak heat resistance ability of some varieties,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anastomosis degree between temperature sensitive period and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inappropriate field management measures. Finally, several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adopting varieties with strong ability of heat resistance, vigorously guiding the production of Japonica rice, arranging appropriate and safe sowing period, strengthening implement of fiel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imely promoting remedial measures.

Key wordsRice;High temperature damage; Harm; Cause;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Ma′anshan City

作者简介王华银(1965- ),男,安徽当涂人,推广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14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050-03

猜你喜欢
技术对策马鞍山市成因
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