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评估及研究

2016-06-16 03:16李力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12
中外医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李力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 530012



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评估及研究

李力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12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8例创伤性休克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实施院前抢救,分成常规组(家属自送)(70)和抢救组(88),分别为患者实施抢救,比较两组入院后术前准备和休克缓解时长,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长为(18.65±2.58)min,抢救组为(10.23±2.36)min,常规组休克缓解时长为(3.21±0.54)h,抢救组为(2.36±0.52)h,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43%,抢救组为9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该项工作的进行情况对于患者治疗预后和疾病转归均存在实际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院前急诊;效果观察

创伤性休克,主要指的是在机体发生相对严重创伤后,循环血量下降,供血灌注量缺失,重要器官缺氧缺血,组织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全身严重性综合征[1]。最近几年,我国机动车数量激增,发生交通意外概率和以往相比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创伤性休克造成死亡已经成为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英国每年因交通意外导致创伤性死亡的人数跃居第三,我国在此方面为第5位。因为创伤严重,导致患者短时间失血过多,在诊治上较为困难。如果能够在创伤早期为患者实施有效诊治,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转归和预后。对于保证其生命安全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此可见院前急诊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该研究整群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8例创伤性休克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院前急诊,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8例创伤性休克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前,患者高压在90 mmHg以下,皮肤苍白,尿量下降,心悸气短,冷汗,符合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从致伤原因上来看,跌落伤26例,交通意外102例,刺伤5例,砸伤25例。从受伤部位上来看,腹部损伤者共计51例,胸部损伤者15例,颅脑损伤者47例,四肢损伤者45例。该实验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家属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书。

在所有患者中,70例为家属送至医院,未实施院前抢救;88例患者实施了院前抢救。现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成常规组(未院前抢救)70例和抢救组(实施院前抢救)88例。常规组男患者39例,女患者31例,年龄18.6~70.3岁,平均年龄为(52.3±4.1)岁。

抢救组男患者52例,女患者36例,年龄19.4~71.6岁,平均年龄为(59.8±4.7)岁。经临床诊断,患者确诊为创伤性休克,符合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诊治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位置和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院前急救。当医护人员接到患者的急诊电话后,应马上到达把事故现场,医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护士建立起有效静脉通路。同时给予浓度为0.9%生理盐水静滴扩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进行胶体渗透压维持工作。通过判定患者休克分期,使用适合的血管活性药[2]。在确保其呼吸功能正常前提下,给予氧气,浓度控制在40%左右,氧流量控制在2~4 L/min。对于存在活动性外出血病患,实施加压包扎,值的说明的是,在进行该项工作过程中,时间不能太长,对于四肢受损者应使用夹板固定。尽可能的降低移动患者躯体次数,对于呼吸抑制者,应考虑为气胸[3],第一时间行气管插管和引流,安全平稳的将患者送到院内接受救治。在此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心率,呼吸次数,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同时记录好皮肤色泽,尿液出入量。调整好输液量和速度,全面判断其疾病进展。在转运过程中,固定好患者,如果患者呕出咖啡色物质,则立即静滴质子泵抑制剂(国药准字H20063609,生产单位: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与相关药物。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马上和院内相关科室做好联系工作。

②入院后相关处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其生命体征。对于存在意识障碍者,应留置导尿管,同时做好导管护理,实施止血,解痉等针对性治疗。如果患者形成脑疝,则马上静滴浓度为20%的甘露醇溶液1~2 g/(kg·次)。如有需要,加用地塞米松和呋塞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和家属,实施相关检查,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有利抢救条件。

1.3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入院后术前准备和休克缓解时长,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前准备和休克缓解时间比较情况

和常规组相比,抢救组在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上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比较(±s)

注:和常规组相比,P<0.05。

抢救组(n=88)常规组(n=70)tP小组类别(10.23±2.36)* 18.65±2.58 12.254 0.0325 (2.36±0.52)* 3.21±0.54 6.552 0.0402术前准备时长(min) 休克缓解时长(h)

2.2抢救成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43%,抢救组为9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抢救情况

2.3抢救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常规组有5例发生MODS,7例出现ARDS,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抢救组1例发生DIC,2例出现MODS,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和常规组相比,抢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4<0.05,Χ2=5.362)。

3 讨论

所谓创伤性休克,主要指的是患者由于创伤所引起的失血失液,血容量低等症状的临床常见综合征。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发起救治,则必定危及生命安全[4]。由此能够看出,在受伤早期对患者实施性质有效的院前救治,对于其疾病治疗,转归,挽救生命,降低痛苦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合并骨折,软组织挫伤和血管内脏破裂,出血量较多,控制起来相对困难,若处于长时间休克状态[5],机体会缺少氧气,导致灌注不足,引起体内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进而引起MODS。若救治不及时,会引发MODS,ARDS等并发症。在该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证实,常规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17.14%,抢救组为4.5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实施院前抢救,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受伤后1 h为抢救黄金时间,在此其中又以头10 min最为关键,把握住该时间点,可改变患者治疗结局和预后。创伤性休克的相关诊治为系统化过程,重点在于稳,准,快。实施有效院前抢救,可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这一点在该文研究结果中得以充分体现[6]。

在抢救早期,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路,可在短时间内补充失去液体,在患者呼吸功能正常前提下,实施吸氧,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7]。其余抢救措施诸如包扎,气管插管,转运,固定患者等对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均具备现实意义。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内脏破裂者,应安排手术探查。

从抢救成功例数来看,和常规组相比,抢救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早期院前抢救,可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实验证实,院前实施抢救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84%,明显比对照组的84.25%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根本上证实院前抢救能够在根本上提升抢救成功率,该调查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该项工作的进行情况对于患者治疗预后和疾病转归均存在实际意义。在对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护士和医生必须全面配合,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全面完善院前抢救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晓蓉,陈红.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7):1204-1207.

[2]赵香玲.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267-268.

[3]陈志宏.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诊治疗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86-87.

[4]常玉霞.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32-133.

[5]温福铭.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J].贵州医药,2014,38(11):998-999.

[6]蒋新日.应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146-147.

[7]任成芳.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35-37.

[8]陈陆奇.不同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运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8.

Effec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Patient with Traumatic Shock

LI 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an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Guangxi Province,53001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patient with traumatic shock. Methods 1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family sent patients by themselves)(70 cases)and the emergency group(88 cases)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was implemented or not,and then both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emergency,and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shock remission duration,success rate of emergency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duration,shock remission duration and success rate of emergency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emergency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18.65±2.58),(3.21±0.54),81.43%vs(10.23±2.36),(2.36±0.52),97.73%](P<0.05),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mergency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every link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is very important,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treatment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prognosis of diseases,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raumatic shock;Pre-hospital emergency;Effec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4(c)-0011-03

[作者简介]李力(1983.6-),男,广西北流人,学士,主治医师,从事急诊急救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24)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