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袖重建术用于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2016-06-16 03:16吴昊韩宝义汪永新李全才黄斌郭运发刘亚军王金龙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中外医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吴昊,韩宝义,汪永新,李全才,黄斌,郭运发,刘亚军,王金龙.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根袖重建术用于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吴昊1,韩宝义2,汪永新1,李全才1,黄斌1,郭运发1,刘亚军1,王金龙1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根袖重建术在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骶管囊肿患者,按照根袖重建术标准程序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结果。结果5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1例患者因伤口红肿出现延迟愈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状况改善率在71.35%~76.20%之间,术后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均完全消失,未出现囊肿残留或术腔残留积液的情况。结论对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实施根袖重建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有效清除囊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根袖重建术;脊神经根;骶管囊肿;治疗效果

骶管囊肿起病于脊髓被膜,属于椎管内硬脊膜囊肿范畴,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之前,我国对骶管囊肿的发病率并没有相关统计,临床检查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骶管囊肿患者得到明确诊断[1]。临床上将骶管囊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包含脊神经根的骶管囊肿,即Nabors IB型,另一种是包含脊神经根的骶管囊肿,即Nabors II型,后者是因神经根远端异常扩张所形成的囊肿,发病部位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大部分患者为成年人[2]。骶管囊肿比较常见,而且无明显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腰腿疼痛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恢复囊肿内神经纤维内环境。为评估根袖重建术治疗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骶管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整群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Nabors II型骶管囊肿,经MRI检查及CT检查确诊,符合根袖重建术适应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19~26岁之间,病程在2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32.54±6.87)个月,症状部位分布:下腰部34例,下肢12例,骶尾部11例,臀部11例,首发症状:疼痛58例,麻木坠胀感10例。该研究已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病例筛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①临床影像学检查可见骶管扩大,椎体后缘呈花边样改变,囊肿形状类似卵圆形,囊内有神经根存在;②临床表现为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可伴随坐骨神经痛。

1.2.2剔除标准①影像学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与不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区分;②病历信息不完整或不同意参与该研究。

1.3治疗方法

68例患者均按照根袖重建术标准程序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具体方法:术前行常规检查,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作L5~S3水平切口,根据患者囊肿部位及累及范围确定骶管椎板,椎板减压过程中注意保证囊肿的完整性,充分暴露囊肿,在直视状态下观察囊肿有无粘连,分离囊肿和周围神经结构,打开囊肿后观察内部有无神经根,确定位置后切除部分囊肿壁,缝合剩余囊肿壁并重建神经根袖,采用双极电凝灼烧使袖套略微皱缩,重建神经根袖原有形态。所有患者术后卧床休养,具体时间根据脑脊液漏风险确定,住院时间可随脑脊液漏风险的提高适当延长。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该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标准分为愈合良好、延迟愈合和愈合不良(伤口出现液化、出现脑脊液漏或需再次手术);②采用改良JOA评分系统[3]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评估指标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膀胱功能,合计20分,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0-治疗前评分)×100%;③术后2周行MRI检查,观察囊肿情况。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该组患者卧床、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

68例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卧床时间在2~5 d之间,平均卧床时间(3.52±1.58)d,住院时间在8~17 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15.41±2.26)d;伤口评估结果显示有5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1例患者因伤口红肿出现延迟愈合,未出现脑脊液漏或伤口开裂患者。

2.2该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68例患者手术前JOA评分为(13.01±0.63)分,手术后JOA评分为(18.97±1.08)分,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在71.35% ~76.20%之间。见表1。

表1 该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对比[分,(±s)]

表1 该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对比[分,(±s)]

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tP观察指标13.01±0.63 18.97±1.08 18.331 <0.05评分结果

2.3该组患者术后2周囊肿情况

68例患者术后2周经MRI检查显示33例患者的囊肿均完全消失,未出现囊肿残留或术腔残留积液的情况。

3 讨论

骶管囊肿属于脊膜囊肿的一种,临床分为Nabors IB型和Nabors II型,后者是包含神经根的硬膜外脊膜囊肿,系脊髓神经根远端扩张所致。不论是否包含脊神经根,囊肿的形成都与早期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有关,如果脑脊液流出受阻就会导致液体静水压不断增大,从而出现囊肿。Nabors IB型一般无明显症状,也无需接受特殊的治疗,而约有25%的Nabors II型患者伴随明显症状,出现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影响运动功能。虽然包含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无恶变可能,但是囊肿会持续压迫周围神经与骨质,造成感觉、运动障碍及骨质破坏,因此,对于包含神经根的骶管囊肿需要加强治疗观察[4-5]。

手术是目前治疗骶管囊肿的主要方法,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或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Nabors IB型和Nabors II型骶管囊肿在手术方法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用血管吻合线进行关闭操作,后者则需进行根袖重建术[6-7]。通过根袖重建术可以有效清除冗余的囊肿壁,通过重叠缝合技术防止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恢复脊神经根的正常内环境。该研究结果表明,68名包含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经根袖重建术治疗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大部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仅有11例患者因伤口红肿出现延迟愈合,无脑脊液漏或伤口裂开的情况。经JOA系统评分发现本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改善率在71.35%~76.20%之间,与Jung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囊肿均完全消失,未出现囊肿残留情况。目前在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的最佳手术方法尚未达成共识,Patcl等提倡用经皮穿刺引流的方式来治疗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但Voyadzis等人指出此种方式有损害神经的风险,Xu等人则认为显微手术穿刺囊肿并行重叠缝合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并未获得证实。该研究结果表明根袖重建术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冗余的囊肿壁,而且可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因此提供和完善了根袖重建术的临床资料,为根袖重建术的临床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根袖重建术治疗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消除囊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炎.骶管内囊肿9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4-85.

[2]唐凡,屠重棋.症状性骶管囊肿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1):999-1002.

[3]张记民,许建强,李玉生,等.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5):42-43.

[4]贾贵军,吉宏明,张刚利,等.显微荷包缝合及带蒂脂肪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初步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7):690-693.

[5]魏海港,李传亭,张和平,等.3.0T-MRI3D-SPACE序列显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的关系[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7-119.

[6]聂会勇,杨小立,王忠华,等.C型臂下经皮穿刺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19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418-419.

[7]王刚刚,陈珑,杨超,等.CT引导下经皮双针穿刺治疗骶管囊肿[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5):449-451.

Effect of Root Sleeve Reconstru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Sacral Cyst

WU Hao1,HAN Bao-yi2,WANG Yong-xin1,LI Quan-cai1,HUANG Bin1,GUO Yun-fa1,LIU Ya-jun1,WANG Jin-long1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 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sleeve reconstru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sacral cyst.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acral cyst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treated with open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rocedures of root sleeve reconstruction,and the ope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Wound healing was good in 57 cases,late healing was in 11 cases due to the wound swelling,postoperative JOA score was obviously improved,and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status was between 71.35%and 76.20%,the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all the cysts disappeared completely,and the cyst residue or nsal cavity residual effusion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oot sleeve reconstru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sacral cyst is obvious,which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remove cysts,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Root sleeve reconstruction;Spinal nerve root;Sacral cyst;Treatment effect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4(c)-0041-03

[作者简介]吴昊(1986.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神经脊柱脊髓亚专业。

[通讯作者]罗坤(1973.8-),男,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颅底外科,神经脊柱脊髓亚专业。 E-mail:624254548@qq.com。

收稿日期:(2016-01-17)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