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管窥

2016-06-16 17:46周波高付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

周波++高付俊

【摘要】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皮划艇国家队运动员,为探索我国“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之成功途径与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偏离对“体教结合”本位的理解;行动目标上“体”、“教”两部门各行其道;分工协作上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与措施;实施过程中“学”、“训”矛盾十分突出;学制管理上难于规范和统一等。

【关键词】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 举国体制 体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9-02

1.“体教结合”对于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本文特指国家集训队)代表着我国竞技运动的最高水平,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大使命,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我国“举国体制”的培养体系下,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一方面拥有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一方面文化教育水平却非常低下,这种片面发展不利于其竞技水平的持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埋下了很深的隐患。“体教结合”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1]它正是为解决和完善“举国体制”片面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内在缺陷而提出来的,正如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司长史康成先生指出:“‘体教结合问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我国训练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涉及到我国竞技体育如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可见,“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真正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对此,湖南师范大学走在了全国高等院校前列,于2004年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建立合作,由后者负责专项技术运动训练,前者负责文化知识教育,以皮划艇国家集训队22名运动员为培养对象进行联合办学,为探索我国“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的途径与模式迈出了十分宝贵的一步。从实施效果来看,“体教结合”对于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有计划地授课,使运动员较为系统地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等理论知识,从而使运动员能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竞技运动的科学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第二,培养社会职业技能。通过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传授,加之运动员本身的运动特长与优势,使得运动员退役后能够迅速转化为合格甚至优秀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如高级教练员、体育管理人才等,使之能够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提升教育层次与学历水平。在本次联合办学中,大部分运动员按照湖南师范大学学制的有关规定修满学分,并顺利获得本科毕业证与学士学位,成为了“211”重点建设大学的毕业生。这大大提升了其教育层次与学历水平,也为其退役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资本。

2.“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存在问题

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实施情况来看,既为我国“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与思路,同时也暴露了其中容易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思想认识上偏离对“体教结合”本位的理解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竞技体育中最重要的人是运动员,那么“体教结合”就应该以运动员为本,把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视为其核心目标。而目前体育部门受到“举国体制”的惯性影响,在看待“体教结合”的问题上,大多还是站在竞技体育如何发展的立场上,认为“体教结合”是为了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萎缩等一系列有碍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是为奥运会争金夺银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道路。换言之,其认识本位是竞技体育,这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有所背离的。

2.2 行动目标上“体”、“教”两部门各行其道

由于认识上对“体教结合”本位的理解有所偏离,作为“体教结合”双方的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体教结合”这一形式的目标追求上,都比较容易从本部门发展的局部利益出发进行取舍。如体育部门视“体教结合”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使运动员消除思想顾虑、安心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等问题的手段,而教育部门则视“体教结合”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力的良方,从而双方都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真正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竞争力的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这一最重要的目标上来。

2.3 分工协作上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与措施

由于目前“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在我国尚属于摸索阶段,以及一些其它客观因素,导致“体”、“教”两部门在分工协作上容易停留在一种粗线条、大轮廓的层面,难以深入到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与具体措施,从而使“体教结合”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4 实施过程中“学”、“训”矛盾十分突出

对于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而言,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大使命,需要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外大赛,其“体教结合”实施过程中的“学”、“训”矛盾十分突出。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皮划艇国家队运动员为例,在整个培养期间,参加的国内大赛有全运会、城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参加的国际大赛有奥运会、世界杯比赛、世界锦标赛、亚运会等,为保证获得最好的比赛成绩,每次大赛前都有安排严密的训练周期,此时要想安排时间与地点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教育,是十分困难的。

2.5 学制管理上难于规范和统一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是一个特殊群体,这给“体教结合”的具体操作带来很大难度,给规范和统一的学制管理造成实际困难。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皮划艇国家队为例,其一是运动员流动性很大,皮划艇国家队是以每一届奥运会为周期组建起来的,一届奥运会结束后,本届国家队即告解散,其中一部分运动员可能分流到各省市运动队继续训练与比赛,而另一部分运动员可能直接退役了,这样就会面临如何继续对运动员进行统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其二是运动员个体差异大,皮划艇国家队运动员在年龄、运动技术水平、比赛成绩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别,那么如何制定区别与统一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如何实施弹性灵活的学分制度等都是难于操作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6:26.

[2]史康成.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M].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22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作者简介:

周波(1973.12-),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模式在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让“体教结合”走向“体教共生”
“体教结合”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分析
“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体教结合视野下鞍山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教结合”体系下体育班化学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