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怀总是诗
——蒙土金散文赏析

2016-06-17 06:23吴运兴
西江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赏析散文故乡

吴运兴



故乡情怀总是诗
——蒙土金散文赏析

吴运兴

每位作家的成长,都离不开通过对故乡的山水、人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眷恋,故乡就是作家们的灵感之源。读罢蒙土金的两篇散文,我始终沉醉于浓浓的乡情之中。

在散文《回望家乡》中,蒙土金着墨最多的当数自己的父亲,写父亲童年时的苦难,更写父亲的聪颖好学,勤劳谦让,宽容大度,以及对小辈的谆谆教诲。“我还未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听到父亲在早上起床洗脸时背诵‘四六联’……那种吟唱的神情,至今我闭上眼睛,仿佛还在眼前。”当与邻居发生屋地纠纷,大家互不往来,及至后来自家养的猪被不明不白捅死时,父亲说“这是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子不要记仇”。还劝导我们不要胡乱猜疑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通过对父亲饱含深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是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培养了作者对文学的爱好,让其最终走上了文学之路;是作者父亲的豁达大度与纯真善良感染了作者,而成就了其豁达大度与纯朴和善的个性。父爱如山,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述,字里行间表达的尽是对父亲的眷恋、不舍与怀念。

作者在文中,除了写父亲,还写了瞎者、七婆和老莫。瞎者因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双目失明,后来领上了国家的优抚金。但他不甘沉寂,总是摸索着在乡亲常走动的村道上扫除荆棘。他的想法很朴实:既然享受着国家的优抚金,总得给国家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与当今某些领着国家丰厚工资,背地里又干鸡鸣狗盗勾当的人相去甚远!善良的五保户七婆,用自己独特的慈爱方式教育做错事的小孩,还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女知青煮饭。老莫是一个民办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执着教鞭守住寂寞,领着生产队的工分或者很少的补贴,无怨无悔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真正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几个人物,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豁达。

如果说《回望家乡》几位主人公以纯朴善良打动了你,那么,《挂榜岭的早晨》中的范校长以及助学群里的热心人士,活跃于藤州文坛的女作家,以及一对积极向上的登山母子,给人却是另一种难忘的印象。古藤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人骚客曾留下许多诗句华章。挂榜岭下的藤县中学,因为有范校长们的敬业勤劳、孜孜不倦,才有莘莘学子金榜题名;而以袁丹等为代表的藤县女作家群,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刷下文学式微的今天,仍坚持对文学的痴心守望,写出诸多关注现实生活,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像挂榜岭的天梯般,给人以鼓舞及向上的力量。正是有了这股向上的力量,才有藤州这座初具雏形喷薄而出的“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化城市”。

读罢蒙土金的作品,我觉得一股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很接地气,充滿正能量,既没有华丽词藻的胡乱堆砌,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读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并不知不觉地融入情景,让人如老牛反刍一般回味、思考。

我期待,能读到蒙土金更多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赏析散文故乡
故乡的牵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