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

2016-06-17 02:22帅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探讨

帅志刚

【摘要】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声乐艺术同文化的联系,以此探寻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育 文化回归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我国声乐艺术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声乐学生的要求。声乐课程设置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声乐艺术同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化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艺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声音艺术与文化的联系

1.传统声乐艺术的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声乐文化得益于中华文明的厚重在世界声乐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据可查的歌曲记载出现于《吕氏春秋-音初篇》中。春秋战国时期声乐已经相当的普及,秦汉以来由于融合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汉朝音乐形式更加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这个时期的声乐发展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到了盛唐,声乐发展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多呈现出来一种世俗情态。明清时期声乐演奏技巧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小曲成为了城市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

2.文化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上文介绍了声乐文化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情况,声乐文化的发展同中国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文化为中国声乐提供一种文化骨架,使得声乐文化在中国文化这片厚土之上茁壮成长,但是文化在支持声乐艺术的同时又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对声乐才产生了一定的制约。而声乐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到中国文化。文化同声乐艺术的关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物资。这种物既包括哲学家或者文艺工作者的著作,也指经过人工改造过的东西。唐朝初期,由于经过隋朝末年的乱世,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唐朝初期皇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农民们的生活水平相比隋朝末年有了很大的提升。犁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又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为唐朝文学艺术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借助于声乐艺术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唐声诗就是指唐诗借助于声乐演唱出来。这种将文字韵律和声乐韵律相结合起来的统一协唱创造出来一种具有相当高度文学水平的诗歌。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古代诗歌艺术的地方。(2)制度。制度就是根据思想或者风俗习惯定下来的规矩。汉朝汉武帝扩充秦代的“乐府”,设立人员并调整“乐府”的职能,他们派人专门采集民间的音乐,将采集来的乐曲进行改编和填词供皇家祭祀或游玩的时候使用。汉朝乐府的成立同中国古代声乐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采风”也就是到民间收集乐曲是周朝就有的事情,而汉乐府的成立将这种“采风”给制度化了。采风”活动对民间歌曲演唱技术的发展,对民间歌曲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观念。思想意识处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在具体劳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反过来,这些观点也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先秦时期曾经出现过各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这场辩论的有:法家、墨家、阴阳家、儒家、名家等。然而,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儒家获得了正统地位,道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法家和墨家则一蹶不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之美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文化走向,同时也奠定了声乐文化的和谐基调。它在赋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艺术美的同时也规定了中西声乐艺术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差异。

二、符号学与声乐艺术的关联

1.引入符号哲学的意义

符号学在二十世纪以来才开始发展,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符号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符号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符号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符号学迅速成为了当代哲学以及其他思想领域的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用卡希尔的观点来看,符号的使用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符号还是将人同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比如:宗教、艺术、语言以及科学等都是由人们所规定的符号所表达出来的。这些文化通过人们创造的符号变成一种现实的可以学习和看到的东西。虽然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具体的符号来规定,这些活动都不会混淆起来。但是他们却在某一种层面上由一条共同的纽带所联合。艺术话语与文化世界之间达到直接的融合是呈现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基石。

2. 符号学赋予声乐艺术的文化启迪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同其它学科比如科学、宗教等一样都是一种符号化了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们都是以符号为媒介的。但是声乐艺术还具有表达人们喜怒哀乐情绪的功用,声乐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以表达人们的情绪为基础从人们的听觉入手结合心灵的感受创造出来一系列排列有一定规律的艺术符号产生过程。因为声乐作品往往是根据一定的文学故事来创作的,所以其它艺术符号是创作声乐符号的基础。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不同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符号都是不同的,所以声乐学习者无论是学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还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声乐艺术都必须从他们的传统文化着手开始学习。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创造声乐艺术的基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经过长期的民族实践和积累沉淀下来的,所以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各个民族之间音乐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大不相同的原因。

三、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

1. 当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正在被更新、更快、更直接的研究手段所代替。在十九实际,对音乐教育界震动最大的当属当代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世界上许多音乐教育专家指出我们应当将“音乐作品”当作“文化中的音乐”来理解和学习。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它更像是一种文化。德国在这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就开始着手由“音乐作品”向“文化中的音乐”转变。从这个转变的开始,人们就试图用人类学理论和文化学理论来寻求搭建起音乐文化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石。德国一位著名的理论学家苏潘认为音乐教育应当是一种可以通过立体和多角度的努力学习获得的相较于其它学科来说更加深层次、更加全面的对世界文化理解的学科。并且这种学科属于那种具有全宇宙式的思维和特殊文化思维之间充满强度的学科领域。当前,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已知文化的传承来完成音乐时间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音乐文化能力的全方位的培养,这就是当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这种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已经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同时这种理念也是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2. 接收文化之源

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已知文化的传承来完成音乐时间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音乐文化能力的全方位的培养。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寻求我国声乐教育的新的突破点,使得我国的声乐教育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就我国声乐教育改革现状来说,尽管声乐教育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声乐学校的改革体现出来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丢弃了学校最基本的育人的目的,仅仅把声乐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乐器演奏技能上。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是得不偿失的。按照这种教育方法,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快速提高学生们的声乐技能的,但是长远来看,这种声乐演奏技能的提高是以失去长期的声乐发展为代价的。我们需要从声乐文化教育的整个大局出发来整体的看待声乐教育改革问题。由此,我们就会转变声乐教育对学生个人演奏以及嗓音开发过分重视的情况,而是将声乐文化教育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全面、深层地理解世界文化,发展和创新民族声乐艺术的教育行为。

(1)传统音乐教育的人文精神

由于我国封建王朝被儒家思想统治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充满了儒家的思想理念即人文精神。这种现象受到当代研究音乐文化专家的重视。根据孔子的理论,传统音乐教育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以及人文修养,注重修身养性。早在周代,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礼乐六艺之教”,从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到了春秋战国,这段时间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时候社会开始慢慢转型,周代的礼乐教育制度开始崩塌,音乐教育转向单纯的音乐技艺。但是孔子创办了注重人文思想培养的私立学校,开展了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的音乐文化教育,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之处。

但是就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状况来讲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目的还不突出,单纯的培养学生音乐技艺的学校大行其道。由于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和哲学文化是相同的,但是很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关联,所以在大多数音乐学校我们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表中几乎看不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西方美学史等课程的设置。这种忽视人文培养仅仅重视音乐技艺教育的培养音乐人才的模式是片面的,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长期发展的。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学生重音乐技艺,轻视人文素养情况的出现。这种育人的方法同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声乐同文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声乐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技艺的教授来传承,而是应当在同其它人文学科的交流和穿插中共同熏陶学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音乐方面的人才。

(2) 回归母语音乐文化

语言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母语是幼儿自从出生以来学会的第一种语言。母语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开端。母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进而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母语所赋予给人的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体现在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上。这也决定了不同母语系别的国家所采用的音乐教育方式是大不相同的。音乐以体现母语文化特点的形式诠释着它同母语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中华文化赋予了汉语独特的声调结构,塑造了中国音乐界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审美体系和文化氛围。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护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不受外来文化的破坏,因此摒弃一切照搬照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一个以汉语语言特点来设置的我国音乐培养体制势在必行。这正是对母语音乐文化的回归。

3.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体系的出现为现代音乐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多媒体技术使得音乐教育更加的便捷,它集合视觉、听觉为一体,展现给学生以真实的音乐教育场景。这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使用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库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选取教学所需要的素材让教师们更觉得得心应手。一些音乐教育软件的应用使得教师们在解说乐曲的时候可以将音乐之声、图像之美、色彩之艳根据教学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图像、音乐等氛围的烘托使得学生在感官得到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并且在审美的过程中,还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教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总结

当今世界的发展极为迅速,面对这个不断变幻的世界所带来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中国声乐教育迫切的需要回归母语体系借助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立起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系统。转变单纯教给音乐专业学生技艺的教育理念,将人文学科同音乐技艺相结合起来,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继承传统的声乐文化和技艺,这才是中国声乐教育回归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旸.当代声乐艺术教育的文化回归[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04):29-32.

[2]李妮娜.原生态民歌和唱法流行的成因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1):125.

[3]张敬忠.中国民歌在现代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J]四川戏剧,2012,(04):26-27.

[4]左明阳.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J].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院,2012,(05):119-120.

[5]马闻静.试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J].九江职业大学学报.2011.(03):112-113.

[6]冯坚.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文化回归[J].云南艺术学报,2010,(06):126-127.

[7]杨九华.当代声乐艺术教育的文化回归[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12,(14):63-64.

[8]孟凡玉.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2011.(03):32-33.

[9]胡静莲.中国声乐艺术在现代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J].河南戏剧,2013,(09):45-46.

[10]刘博文.当代声乐艺术教育的文化回归[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9-20.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探讨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
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个性化声乐教育和实践
利用民间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中国声乐教育大家喻宜萱声乐教材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