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016-06-17 09:17王媛媛邓志军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王媛媛++邓志军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全能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加以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1-02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不但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新文化的载体,所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从新式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来进行革新,即将通识教育引入到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里。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将教学当作一种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获取通识型知识的能力。

二、相关概述

1.通识教育的概述

开展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它不仅仅是培育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精神、情感以及远见卓识方面加以引导与培养。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学生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融会贯通,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合理架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还要了解如今社会的主要课题,实现人格素质和知识领域的并行发展。所以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培育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基础,同时仍要向其他方面纵向发展,提升临机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概述

如今,以国外的通识教育形式作为雏形,综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已经产生了多种通识教育模式,例如说复旦模式,中大模式以及武大模式等,这些模式在许多高校大力推广,但是多为本科或硕士院校。然而通识教育如何在高职院校里进行推广尚未形成定论,因为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实施理念与展开路径。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新认识。

三、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构建高职英语课程的可行性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门在2007年就已经确立了语言教学的重要地位,它是将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将应用技能、语言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作为主要的内容,同时聚集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里,不但接触了一种新文化,同时培养了一类文化意识。通过多种语言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培养多元文化理念。

2.高职英语教育整体培养功能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课程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助学生合理搭建更加平衡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学习历史知的多种思维模式;为了高效开展通识教育,我们必须要对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以重视。

首先,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交流语言,所有学生都会花费一定时间学习英语,所以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开展通识教育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次,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十分适合引入通识教育。通识教育里包括的内容,例如说军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里均有涉及。

四、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存在的缺陷

1.对英语课程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交流语言,它逐渐被学生认可。然而大多数学生仅仅将英语作为一门考试学科,他们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在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意义,也没有对英语在他们今后人生历程中起到的作用加以重视;甚至有些人对成绩不加以重视,逐渐忽略了英语学习。

2.英语课时安排不合理,师生比失衡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工作的重心放置于专业教学与建设方面,英语课程的开设仅仅是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英语授课教师呈现常态化,这些教师在一个学期为将近四百余名学生进行授课,存在着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说教师编制、教师数量以及教师素养等因素。如今,这种情况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呈现出加剧状态,最终必将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伴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英语课时也在不断缩减,并且授课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学校每周仅仅有两节英语课,许多学生也不重视英语课堂教学,甚至忽略了英语课程。

3.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

如今,英语课程教学仅仅注重于英语课堂,缺乏语言应用环境;而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并且很多时间都被教师用来教授知识,而十分关键的实践应用却没有得到重视。即使在理论教学过程里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练习,然而由于缺少应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完全凭借教材上的“纸上谈兵”,这种方式教授给学生仅仅是“聋哑英语”,并没有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4.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完善教学管理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地地位,而且和其它课程相较而言,具有十分明显地优越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设置的精品课程数量却十分稀少。据统计结果显示,有的高职院校发展比较好,拥有两门或三门省级或者国家级精品课程,而众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对于学校教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当前的这种现象表明高职院校在相应精品课程方面的建设力度还有待加强。

五、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改善策略

1.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

伴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都取得了显著地进步,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持续提升,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改善。因此,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而“双师型”教师不但具备一定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在某行业的操作能力以及操作经验;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要变换教学思想,引导教师重视实践教学,同时还要完善人才聘用体制。以往学校聘请的人才很多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高校生,这样的人才虽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然而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并不能够加快提升办学质量。此时学校要降低对学历与职称的聘用要求,注重应聘人员的实践经验,同时综合学校发展标准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来决定。不仅如此,学生不单单要聘请专职教师,同时还可以加载一些新岗位,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以便于迎合学校发展规模以及教学需要。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学会创造条件,利用各类渠道来培养在职青年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这也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点。如今许多院校里的许多教师都缺乏教学经验,校方应当起到主导作用,要创造机会来培训青年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

2.采取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时间以来,许多学生都将英语作为一门考试学科,他们并未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本质作用,也未在英语学习过程里领悟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乐趣。在教学过程里,我们采用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说分组进行主题讨论、主题演讲、情景再现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里来,真正迎合了通识教育开发心智、提倡个性发展、培育临机应变能力等特征,同时还有团队合作精神。以往教学课堂上,采用的是满堂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扮演着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并且教学模式也比较单调。利用互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分组进行主题学习;例如在分组之后,进行分组演讲,每组学生以演讲主题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具体地演讲方向以及演讲内容,确定之后由每组派出代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竞争,最后由老师作出裁定。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

教育部门在2007年已经明确提出:所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根据相关教学要求以及各自学校的教学目标来制定本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加以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选修课是在保障学生掌握一定基础能力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而开设的。如今的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学习基础,没有过硬的英语能力,并且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所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当提倡因材施教。开设选修课,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在考虑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时候,一定要对选修课程加以重视。还要综合英语专业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加以确定,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注重必修课程的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修课程的实施。

4.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过去的教学评价里,学校采取的都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今课程教学的需求,不能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全面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加以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有效反馈,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快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总结

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以变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迎合了当今的教学发展需求。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不但要传输给学生技能与知识,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引导他们真正实现德、智、体的全面性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是语言学习课程,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接触世界文化,学习跨文化领域的知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型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妮.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8:106-108.

[2]李杰,卢惠兰.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才智,2011,26:312-314.

[3]龚凌燕. 海峡两岸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4:1-6.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