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童话里的王子

2016-06-17 08:38Fanny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展流浪汉画廊

文/Fanny



他不是童话里的王子

文/Fanny

HE IS WANG ZI, NOT PRINCE

王子《勿忘我》有声装置尺寸不定

3月5日,艺术家王子的个展在亦安画廊开幕,起了个有点像从《小时代》的主题曲《时间煮雨》里脱胎出来的名字“与时间为敌”。我虽然没有亲自去看这个展览,但也从各种微信推送的展讯上留意到了它。王子的作品让我感到深陷时间的回忆,以及有些黑色、令人不安的幽默。我跟朋友打赌:“这个展览估计会遇上麻烦。”朋友笑着说,不至于吧,王子没有什么名气,谁会看到他的“小心机”?

很快,我的乌鸦嘴果不其然再一次应验——王子的个展因为某些“敏感原因”,在仅仅开展一天后就被强制要求关闭了。据说画廊大门紧闭,“布展中”的标识贴在画廊门口。我直觉的意识到这个展览关闭之时,才是讨论真正开始之时。这个讨论是关于艺术的“表达”“禁止”“挑衅”“自由”“矛盾”等等有趣的话题。王子曾经周游欧洲,深深懂得自由的生活方式对于他自由创作的深刻影响,他曾表示,“在国外,你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怪咖,看到他们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哪怕是乞丐、流浪汉也好。一次我在外国看到一个流浪汉,感动我的是,这个流浪汉正生着篝火在读《尤利西斯》。”

然而王子毕竟不是童话里的王子:坐拥城堡,一呼百应。而是这京城里最普通的一个公民。他所经历的事情恰恰因为他的名字而充满了强烈反差的戏剧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的反叛总会给人一种“造反有理”的错觉,而王子的展览就如同当年中国美术馆的“开枪事件”一样,挑战了很多人心中的安全底线,便换来戛然而止的宿命。所以,当这个展览被叫停的时候,我们再次感到了艺术其实一直只是享有着合理范围内的自由,而这个合理范围究竟是什么?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合理?却是没有人能够回答的。尽管,在王子看来,这些作品似乎只是表达了极其个人和纯粹的感受,不具有任何指向性,但依旧引起了争议。而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其实也再次印证了图像的力量,和人性里天然的畏惧。

“要是说我特别痛心,倒也没有,只是感觉这个城市越来越陌生。”王子在展览被关闭之后,这样说。虽然他这么说只是在强调城市文化记忆被不断清洗和遗忘,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对于展览被“选择性遗忘”的另一种情绪上的表达。

猜你喜欢
个展流浪汉画廊
杨海固个展:浮现
一分钟台北:欧文·沃姆个展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
盐田千春个展:灵魂的颤栗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爱情从这里开始
画廊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