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懂艺术的“吐槽帝”

2016-06-17 08:38知临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塞尔艺术展当代艺术

文/知临



做一个懂艺术的“吐槽帝”

文/知临

TO BE A APPRECIATOR NO GRUMBLE

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览现场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3月末的朋友圈,与诸多艺术界人士晒作品、晒合影不同,“吐槽帝”梁克刚再赴香港,打破以往图片吐槽的模式,开启视频吐槽新阶段。一些无法第一眼看透深意的作品成了梁克刚进行吐槽式解构的艺术资源,他以诙谐幽默的腔调轻松调侃这些标新立异的前卫艺术作品。梁先生的吐槽作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必备项目,很多拥趸在开幕前就翘首以盼。

不得不说,近年来对艺术进行表层解读的创作层出不穷,对当代艺术的吐槽确实吸引了更多关注度。但是最终效果不过博大家一笑,这些俏皮的语言利用了观赏距离的优势,紧抓观众的猎奇心理,几句辛辣刻薄的调侃立刻俘虏一众粉丝。然而,这种对“吐槽”的一拥而上,更像是对艺术的失语,现象背后是大众对当代艺术似是而非的好奇。

从作品到布展,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里的每一个组成都可以拿来当槽点。然而,这种附和大众心理的槽点挖掘更像是挠痒,畅快一下,也留不下什么念想。对当代艺术的不理解不仅是观众的迷茫,作为策展人、艺术家的梁克刚在视频吐槽中也会坦然道:“有一些作品我也看不明白”。面对当代艺术的集体失语是我们的遗憾,如何改善只能从“吐槽”中获得快感的处境变得尤为重要。

观众作为艺术吐槽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自不必多说,改变欣赏当代艺术的心态才是最关键的。由于当代艺术在近些年异军突起,加之艺术传播为求速度而不深刻,大众因与当代艺术的距离造成了莫名的崇拜心理。更有很多观众怀有“当代艺术就是深刻”的想法,为所谓艺术家创造“假大空”的当代艺术提供了可趁之机。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特色”,在西方,观众对自己本土的当代艺术也不甚了解。只是观众们会抱有独立欣赏的姿态,积极提升自己的品味,艺术吐吐槽更活泼,但不要仅仅局限在哗众取宠的几句戏谑里。

猜你喜欢
巴塞尔艺术展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巴塞尔表展2017初选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巴塞尔Parterre One多功能休闲空间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
艺术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