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

2016-06-17 00:48张咏梅穆文娟
关键词:煤炭企业

张咏梅,穆文娟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

张咏梅,穆文娟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我国煤炭行业在历经了“黄金十年”后,煤炭需求持续处于低谷,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加强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在危机中生存的必要手段,而对成本习性的准确认识则是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通过选取2007-2014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下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粘性的强弱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在煤炭形势较好的时期,营业成本粘性较强;管理费用较财务费用的成本粘性更强。未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预期未来市场前景等因素进行成本调整。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粘性;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

一、引言

2012年之前的十年是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2年之后,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煤价持续下跌,煤企生产经营困难。2014年12月31日起煤炭企业实行资源税改革,张咏梅、穆文娟(2015)通过选取沪市六大煤炭企业2013年的年报数据,比较了不同税率下从量计征与从价计征的税费差异,发现对不同地区的煤炭企业来说,税负在不同程度上呈加重趋势。[1]基于此背景,煤炭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小煤企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良好的成本管理是其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重要保障,而对成本习性的准确认识则是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前提。

成本习性也叫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量)的依存关系,对成本习性进行分析可以在数量上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在成本习性的传统模型中,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无关且固定不变,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Cooper和Kaplan (1998) 以及Noreen和Soderstrom (1997)对这一传统模型提出了质疑。Anderson、Banker 和Janakiraman (2003)研究发现,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他们借用经济学中价格粘性的概念,将这一不对称性变动称为“成本粘性”。[2]63“成本粘性”的提出打破了成本习性传统模型中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固有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企业成本变化与业务量的关系及其成因。随后国内外学者相继研究了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成因以及影响成本粘性的因素等。在概念名称上,国外文献称作“成本粘性”,国内文献大多称为“费用粘性”或“成本费用粘性”。本文从成本会计学的角度,认为期间费用是成本核算制度的产物,本质上属于全部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除文献回顾中尊重原作者的提法外,均称“成本粘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2007-2014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样本,进行经验分析,探究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下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和差异性,并结合近几年煤炭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成因及后果。

二、文献回顾

前已述及,成本粘性的研究始于国外。Anderson、Banker 和Janakiraman (2003)首次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依赖购买原材料和劳务的企业与依赖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的企业相比,后者减少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的调整成本更高,所以成本粘性更强。[2]52Subramaniam 和Weidenmier (2003)认为成本粘性与销售额的变动幅度有关,销售额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调整成本较低,可能不会出现成本粘性;销售额变动幅度大的情况下,调整成本较高,成本粘性也越强。[3]Banker 和 Chen(2006a)研究了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工会谈判力和员工法律保护越强的国家,企业减少人力资本的调整成本越高,成本粘性就越强。[4]Calleja et al(2006)比较了英美法德四国企业的销售成本粘性,发现法国和德国的成本粘性较强,英国和美国较弱,认为原因可能是由于四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不同,使美国和英国的管理者更关注股东的利益、法国和德国的管理者更关注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归根结底是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差异导致了成本粘性的差异。[5]Banker et al(2010b)考察了管理者预期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发现管理者的乐观预期会增强成本粘性,管理者的悲观预期则会降低甚至不存在成本粘性。[6]Banker et al(2010a)对成本粘性的相关经验研究做了总结,将成本粘性的成因归纳为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三个方面。[7]

成本粘性提出后,我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孙铮、刘浩(2004)首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并将费用粘性的成因归结为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和经理层代理成本较高。[8]刘武(2006)研究了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差异,结果显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费用粘性较强,房地产等行业的费用粘性较弱。[9]陈灿平(2008)以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分类进行费用粘性的地区差异比较,发现东部企业费用粘性最弱、西部最强、中部次之。[10]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曹晓雪等(2009)研究了该办法出台前后中央企业的费用粘性强弱变化,结果发现《暂行办法》对企业费用粘性有正向影响作用。[11]万寿义、王红军(2011)和王明虎、席彦群(2011)分别研究了管理层自利和董事会治理与产权治理和自由现金流量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层自利行为与费用粘性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费用粘性程度成负相关关系。[12]江伟、胡玉明(2011)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对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产生的成因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详细归纳总结,指出了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关于成本粘性费用的研究方向。[13]此后,万寿义、徐圣男(2012a,2012b)分别基于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与不同费用类型的视角对费用粘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要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不同类型费用的粘性强度不相同。[14,15]刘嫦、杨兴全、李立新(2014)和秦兴俊、李粮(2014)分别研究了绩效考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治理、经理人动机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和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吻合。[16,17]梁上坤、陈冬、胡晓莉(2015)研究了外部审计师与企业费用粘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国际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显著较低,而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审计公司的费用粘性则不存在显著差异。[18]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本粘性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对于企业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这些分析得出的结论较为宽泛,只能得出某因素对成本粘性有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无法准确得出具体影响指数;较少学者对某个具体行业企业的成本粘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差异性以及煤炭行业当前的形势,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煤炭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进行研究。

三、假设提出与模型设计

(一)假设提出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经理层自利、公司治理以及政策变动等原因,很容易诱发企业成本粘性,且国内外学者的经验研究结果也证明,成本粘性在不同行业或强或弱普遍存在,尤其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较高,但是煤炭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其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是首先需要证实的,因此提出假设 H1。

H1: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

2012年之前的十年,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拉动煤炭需求旺盛,曾一度出现“一煤难求”的盛况;2012年之后,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压力大等因素,煤炭行业进入销售冬季。从管理者乐观预期的角度分析,在煤企黄金十年期间,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持乐观预期,会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在黄金十年结束之后,煤企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持悲观预期,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基于以上分析,因此提出假设H2。

H2:煤炭上市公司黄金十年成本粘性较强,黄金十年结束后,成本粘性会减弱

煤炭企业成本构成中包含不同类型的成本费用,有的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有的成本费用与市场波动相关,有的成本费用与政策调整相关。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成本费用都能产生费用粘性,也不是所有成本的成本粘性强度都相同,因此提出假设H3。

H3:煤炭上市公司不同类型成本的成本粘性不同

(二)模型设计

我国学者对成本的粘性研究多采用Anderson等(2003)的方法模型,且研究效果较为显著,所以本文也将沿用前人的研究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对于假设,我们应用如下回归模型。

表1 指标选择及解释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成本粘性的验证需要根据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且数据口径要具有可比性。考虑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统一了财务会计报告数据标准,使不同企业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所以本文通过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库,选取2007—2014年A股上市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以下简称煤炭企业)共28家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剔除在这期间因缺失数据不足8年的陕西煤业企业,最终有效样本共27家,有效数据978个,这样基本可以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

(一)煤炭上市公司各数据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对各变量的综合特征进行全面了解,本文首先对煤炭企业各数据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描述统计量表

从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变化率的极大值达39.12,说明某一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营业收入增加38倍之多,增加幅度较大;营业成本变化率的极大值是44.42,说明某一年营业成本较上一年营业成本增加了43倍,增幅显著;管理费用变化率极大值是13.17,销售费用极大值是6.26,从源数据文件中发现,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变化率的极大值分别是大有能源(6000403)2011年的收入和成本费用增长率,如此高增幅是由于2010年该公司增加了新矿开采作业所致。

(二)煤炭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检验

该步骤选取全样本中总营业成本进行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检验,通过SPSS19.0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是0.976,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β1是0.778,β2是-0.173<0,表明企业营业收入增加1%时,营业成本增加0.778%;营业收入降低1%时,营业成本减少0.605%(0.778%-0.173%),营业成本在收入增加和降低时成不对称性变化,说明煤炭企业存在成本粘性,假设H1成立。

表3 成本粘性存在性检验表

(三)煤企黄金十年前后,成本粘性差异比较

为验证假设H2,将总样本分成煤企黄金十年结束年(2012)之前和结束年之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煤企黄金十年中的2007-2011年,第二部分是煤企黄金十年结束后的2012-2014年,对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成本粘性差异检验表

由表4可以看出,两部分数据的模型拟合优度都较高,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分别是91.4%和90.8%。在2007-2011年数据分析结果中β1=0.772,β2=-0.497<0,表示营业收入增加1%时,总营业成本增加0.772%;营业收入降低1%时,总营业成本降低0.275%(0.772%-0.497%),存在成本粘性且成本粘性较强。这一结论可以用成本粘性存在论中的管理者乐观预期理论解释,即在煤企黄金十年期间,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所以会在营业收入增加时,相应增加较多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本等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降低时,出于乐观预期,管理者也不会立刻降低或降低较多的营业成本,这就导致了成本粘性的较强存在形式。事实也证明,煤企在黄金十年,大量资金用于大兴土木、扩张产业链、同类业务整合及更新装备,导致成本激增。从2012—2014年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发现,β1=0.558,β2=1.209>0,表示营业收入增加1%时,总营业成本增加0.558%;营业收入降低1%时,总营业成本降低1.767%,出现了总营业成本随销售收入减少的幅度大于随销售收入增加的幅度,不能证明成本粘性的存在。但是这种相反结论的出现,却依然能用管理者乐观预期理论进行解释,2012-2014年间,煤企黄金十年正式结束,其整体经营状况与市场前景可谓一夜入冬、持久冰寒,在这期间,管理者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前景持较为悲观的预期态度,故在营业收入增加时不仅不会增加较多的营业成本,而且还会致力于控制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降低时,管理者会减少超过营业收入下降幅度更多的营业成本,目前部分煤炭企业裁员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最佳佐证。以上分析过程验证了假设H2。

(四)不同类型成本的成本粘性差异性对比

为检验不同成本类型的费用粘性存在差异,将总样本按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成两个样本,分别对两个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营业收入增加1%时,销售费用增加0.482%,管理费用增加0.783%;当营业收入降低1%时,销售费用降低0.431%(0.482%-0.051%),管理费用降低0.695%(0.783%-0.088%)。管理费用样本分析结果中的β2系数为-0.088,销售费用样本分析结果中的β2系数为-0.051,表示管理费用随销售收入变化而变动的不对称性比销售费用大,即管理费用的成本粘性更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验证了假设H3。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存在成本粘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两类成本在核算范围及核算项目性质上的不同。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主要有管理部门消耗的材料及低值易耗品、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排污费、办公费、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这些费用是企业正常持续经营所必须发生的,与煤炭销量(煤炭销售收入)的变动关系不明显,属于约束性成本。这就形成了在煤炭销量增加时,管理者会随之增加相应的酌量性管理费用,导致管理费用增加显著;在煤炭销量下降时,由于管理费用中约束性成本的高比例,导致管理费用降低不明显的现象。煤炭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包括销售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物料消耗、办公费等,由于煤炭产品的特殊性,购买煤炭的客户比较固定,销售费用与煤炭销量(煤炭销售收入)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使销售费用在销售收入增减变化的过程中变动的差异较小,所以销售成本粘性较弱。

2.管理者的经营行为。首先,根据“机会主义观”的观点,在企业营业收入上升时,企业管理层会借机提高自身的薪酬水平;而在收入下降时,又不会轻易降低薪酬水平。其次,根据“契约观”所隐含的观点,企业在销售量增加时,会相应的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而在销量下降时,又不易在短时间内进行裁员行为。此外,管理人员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做大做强动机等同样使得管理费用的粘性水平高于销售费用粘性水平。

表5 不同类型成本的成本粘性差异性对比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煤炭企业成本中存在成本粘性,粘性的强弱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在市场行情较好(黄金十年)时,管理者倾向于在营业收入增多时增加更多的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下降时不减少或减少小部分的营业成本,形成较强的成本粘性;在市场行情持久不利时,管理者倾向于在营业收入增多时不增加或增加极少的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下降时减少更多的营业成本以避免产能过剩,形成较弱的成本粘性。而且不同成本类型成本费用的成本粘性存在差异,管理费用的成本粘性较销售费用更强。

对于煤炭上市公司来说,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确定与企业发展时期相适应的成本粘性水平标准。但是笔者建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预期未来市场前景等因素进行成本调整。在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且预期市场前景持续不利时,随着销售收入的降低,企业没有必要继续维持较高的成本费用支出,适当的产业“瘦身”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且预期市场前景较为有利时,企业也不能为了盲目抢占市场份额而增加过多的成本费用支出,否则可能会导致过多的资金被占用却达不到预期收益。在煤企黄金十年间由于盲目扩张、过多投资最终使得资金入不敷出的企业不在少数,这应该成为前车之鉴。由于企业成本粘性受管理层的影响较大,所以将成本粘性作为高管的绩效评估指标可以降低其自利的动机。另外,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推行必将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影响,对于后期研究者来说,考察煤炭资源税改革前后对煤炭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影响不失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张咏梅,穆文娟.煤炭企业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5(3):83-86.

[2]ANDERSON M,BANKER R,JANAKIRAMAN S.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1).

[3]CHANDRA Subramania and Marcia L.WEIDENMIER.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Sticky Behavior of Costs [D].M.J.NEELEY School of Business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2003:15-17.

[4]BANKER R,CHEN L.Labor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Cost Stickiness[D].Working paper,2006.

[5]CALLEJA Kenneth,Michael STELIAROS,Dylan C.THOMAS.A note on cost stickiness: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6(17):51-59.

[6]BANKER R,CHEN L.2006b. Predicting Earnings Using a Model Based on Cost Variability and Cost Stickines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7):285-307.

[7]BANKER R,BYZALOV Dpehn,DUJOWICH J.Sticky Cost Behavior:Theory and Evidence[D].Working paper,2010.

[8]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 “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9]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105-112.

[10]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6):92-95.

[11]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费用“粘性”研究:来自中央企业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1):40-46.

[12]万寿义,王红军.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13]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9):74-79.

[14]万寿义,徐圣男.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性质不同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79-86.

[15]万寿义,徐圣男.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研究——基于不同成本类型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2):73-74.

[16]刘嫦,杨兴全,李立新.绩效考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费用粘性[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78-87.

[17]秦兴俊,李粮.公司治理对经理人自利动机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14(2):115-128.

[18]梁上坤,陈冬,胡晓莉.外部审计师类型与上市公司费用粘性[J].会计研究,2015(2):79-86.

(责任编辑:魏霄)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st Stickiness of Chinese Coal Listed Companies

ZHANG Yongmei,MU Wenjua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26659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st stickiness posed,the innate thinking is broken that the costs are divided into fixed costs and variable costs in the cost behavior traditional models,and the relationship is examined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ost changes and the business with freshness.After “Ten Golden Years” in the Chinese coal industry,the demand for coal is still in the downturn,and most coal enterprises are in a deficit position.Therefore,it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enforce the cost management in the survival of the coal industry.Moreover,the accurate knowledge of the cost behavior is a prerequisite to the effective cost management.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he financial data from the year 2007 to 2014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Chinese coal industry as samples,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made and the existence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st stickiness are explored under the items of different costs.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tickiness exists in the Chinese coal listed companies an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stickiness is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market.When the coal industry is better,the stickiness of the business cost is stronger; otherwise,it is weaker.Compared with that of financial costs,the stickiness of administration costs is much stronger,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counting area and the accounting item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costs.

Key words:coal enterprises; cost stickiness; adjustment cost; management expectation

收稿日期:2015-08-30

作者简介:张咏梅(1969—),女,山东莱阳人,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16)01-0061-07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
去产能政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研究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以深入解放思想引领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关于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煤炭企业战略选择模型构建研究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铁路自备车维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