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下关于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探析

2016-06-17 13:50谭慧敏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模式

谭慧敏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正奔着信息化的目标稳固前进。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角色:教师和学生,他们关系的好坏将影响教育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但是恶劣的师生关系却可能引发师生冲突,造成学生犯罪,教师失德。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以往专家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新媒体与新技术,笔者提出了关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希望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师生关系研究;教育信息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02-01

一、 师生关系的阐述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师生关系是最基础且最复杂的,由于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很难通过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高度概括,因此,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将一直有存在的价值。建国四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谁为主体,谁为客体的二元对立思维中,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认识模式作为研究基础。[1]其中比较有名的观点有“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后面又发展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客体”等理论。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外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由“教师中心”转向“以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民主、对话、公平成为基本的取向。[2]即使对师生关系的研究日趋完善,师生关系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

二、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剥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力,造成了许多教育事故,并且培养出的“人才”与教育实际目标并不契合。笔者通过社会调查与文献归纳,概括了几种比较严峻的问题。首先,应试教育决定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师生关系事实上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主导权,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被动接受,不敢有反抗与违背,其次,师生之间情感关系淡化。在学校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稍不慎就可能引起重大犯罪事故。最后,学生自身认识的自我性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多数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等不良习惯。

三、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章期刊进行分析整理,近30年来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实验研究不足。从近10年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是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构建,实验研究占的比例非常小。许多研究停留在理论描述方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3]

二是缺乏联系实际。许多研究成果对一般意义上的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即对“功能型”师生关系有较多的研究与考察,而对具体实践的关注很少,即对“意义型”师生关系沒有太多的涉猎,导致师生研究一直处于表面,未达到实际的研究目的。

三是关注学生不够。师生关系研究的片面化和单一化现象较突出,主要在教育领域中谈师生关系,而没有结合社会的大背景研究这层关系;把师生关系仅仅看成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堂之外的师生关系受到忽视;而且大多研究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主要强调教师的思想境界,对学生关注不够。

四、 关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

目前我国教育中师生关系依旧是按照传统教育方式维系的,可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教育发展阶段,必须要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

笔者认为要想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部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人员需转变教育模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目前“翻转课堂”能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师生关系的合理构建。“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实施者,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交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提供帮助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也可以是吸收知识的学习者;而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从自身的学习需要出发,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自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师生关系从课内延续到课外。

第二,提供合适且优质的教学环境。传统中“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很大原因是由于恶劣的教学环境不允许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比如说知识只能由纸质材料进行传递,师生之间交流受到地域时空的影响等。但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可以提供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也可能是知识的相互传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是朋友,伙伴,互为导师。

第三,加强课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很多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一份职业,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包容;同样,学生也仅仅认为教师是让他感觉到害怕与恐惧的“生物”。之所以造成这种想法,正是由于两者相互间缺少情感交流。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让学生听自己的话,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在以前的社会中,或许这样做是最保险的。可是,现代社会的属性,可以实现教师在课堂保持严肃认真,在课后仍能对学生嘘寒问暖,解除学生的焦虑与恐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电话家访,或者在班级群里慰问同学,以及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等。

五、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育可以运用最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通过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的新型师生关系来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参考文献:

[1]曹艳敏.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2]李长吉,陶丽.师生关系研究三十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樊万圭,段兆兵.近10年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师教育,2009(12).

[4]傅丽娜.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德育研讨,2010(2).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