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新进辅导员的困惑及出路探析

2016-06-17 13:50夏珍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高校辅导员

夏珍

摘 要: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力军。目前,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研究刚加入这一行业的青年辅导员的思想动态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就个人工作经验以及对近两年新进青年辅导员的访谈和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新进辅导员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发展;高校辅导员;困惑及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13-02

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有教学、科研和服务,即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以及为社会服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职能大体上划分为两大阵营——以课程为载体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包括各类实验教学等等,谓之专职教师,承担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部分,在国外有专门的职能划分,叫做“学生事务管理”,而在中国,这两大部分的职能则由思想政治专职辅导员来承担。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师教育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一时间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因此,研究辅导员的专业化契合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一、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教师发展理论包括四个内容:教师的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其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部分。庞丽娟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来说,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需要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①由上可知,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理论是和职业化息息相关的。按照社会职业的发展规律,只有在一种职业经过充分专业化之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上来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从新进辅导员提升为一个富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受到高校系统内部和社会一致认可的教学人员的过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来看,作为教学与行政兼顾的特殊角色,其专业发展内容必须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两方面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又可以划分为文化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专业能力则包括人际交往、组织领导、问题解决及协调沟通等方面。②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来看,辅导员专业发展旨在提升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高校新进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一)角色冲突问题

休伯曼认为,新老师在入职一到三年期间被称为“求生和发现期”,新手老师在这一阶段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如:缺少基本的教学经验、经常无所适从、对未来的教学生涯缺乏信心。③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新进辅导员大多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习惯了长期的学校生活,学院气息浓重。面对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身份的转换,很多新进辅导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们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困扰。很多辅导员在刚接手千头万绪的学生工作时,有很多“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新生报到时,常有学生问:宿舍热水管不能用药去哪里报修?宿管中心在哪儿?财务处在哪儿?办理首次贷款如何办理?面对这种问题,新进的辅导员往往去询问老辅导员,但过多的询问总觉不好意思。再比如,接到一个任务要求做一个方案,但往往是毫无头绪,又不敢拿去问领导,很介意领导对自己能力的看法。与这些新进辅导员的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辅导员在工作第一年有类似的困扰。同时,新进辅导员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在做学生工作时,这批刚出校门的青年人总想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去关怀学生、理解学生,但这又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相冲突;有很多年轻辅导员很想做一些“革命化”的尝试,但“不同角色间刚性与柔性管理的边际冲突时有发生…恶性个案事件难免让辅导员心生余悸”④,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敢。

(二)专业认同模糊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但质量却连年下降。一方面,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4号文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应为最多不超过1:200,但实际上这一比例远远不能达到。根据对广西几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调研,一个辅导员往往管理二、三百个学生。另一方面,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受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大学生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环境,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直面社会文化的冲击,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一些新进辅导员的访谈得知,很多年轻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很模糊,存在着“到底是行政人员还是教学人员”的疑问,如果是单纯的行政人员,但还要兼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课等思政类课业,有的辅导员还要兼任专业课和公选课;但同时,根据不同学院的情况,部分辅导员却面临着“没有课上”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这与辅导员的准入有很大关系。据统计,中国目前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时,普遍要求“硕士”、“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优先“,对专业的限制很少。在2016年的某权威招聘网站中统计,对辅导员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凤毛麟角。⑤而高校在对新进辅导员的分配时,也很少有学校能秉持专业对口的原则。事实上,高校辅导员需要协助保卫处、后勤、宿管中心、学工处、财务处、校医院、教务处、图书馆等不同职能部门做好不同工作,他们扮演了老师、班主任、家长、保姆、管理员、咨询师等各种角色,在专业认同上,他们对本行业的定位十分模糊。

(三)专业发展途径闭塞

区别于高校教学科研队伍按照专业技术职称来划分等级,同时与行政级别职级制度也不能等同,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当前通常采用的依然是行政级别的辅导员职级。由于这种制度没有明文规定辅导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往哪些方面去深造,级别设置的层次少、机会少,科层化的倾向突出,很多辅导员职位的晋升决定权在于二级学院及学工部门的领导,因此,当前高校辅导员在专业发展途径方面仍然是闭塞的,这使得很多新进的年轻辅导员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斗志。据一些年轻辅导员的访谈记录,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在中国辅导员能否得到职位的晋升依然逃不过“人脉”和“关系”,这使得很多年轻辅导员对这一职位产生了怀疑与厌恶,纷纷寻求其他更为明晰的专业发展路径。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的新进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得知,95.5%的年轻辅导员打算转行到其他领域,其中,绝大部分辅导员想转为专职教师,剩下一小部分的年轻辅导员想转为行政人员。

三、高校新进辅导员专业化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明确的专业标准

通过分析上述新进辅导员面临的困境之后,我们可以知道,不仅行外人对“辅导员”的专业性质疑,就连高校系统内部甚至辅导员本身都对这一职业的专业性不敢苟同。社会职业的发展规律说明:所谓职业,只有在充分地专业化之后才能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受到人们的认可以及全社会的肯定。因此,在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首先要建立明确的专业标准。这包括专业准入标准、培训标准、发展晋升标准。

(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途径应当区别于专职教师、行政人员单独设立。

有别于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制度,打破官本位的限制,畅通职业发展路径。试行以绩效考核评估为主的激励制度,以制度为保障,体现出各人的职务高低。在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专门的发展途径。相对于教师群体的“见习期、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有专门的定级标准。

(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及组织机构方面入手,可以设立辅导员专业发展中心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共同体建设。对于一个新入职的辅导员来说,我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们在实践性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重要性。很多新进辅导员在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任务时往往是通过直属领导——二级学院的副书记那里知道的,但绝大部分辅导员仍然不知道作为辅导员究竟哪些工作室属于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的。因此,高校因当在学生工作部门明确下设“大学生事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学生社团统筹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能够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发展的部门。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河池学院校级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新进辅导员的困惑及出路探析》阶段性成果

注解:

①庞丽娟.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②李世平.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探析[J].辅导员队伍建设,2013(4).

③卢乃桂.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3).

④陶应军.教师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调适[J].教育探索,2009(9).

⑤http://www.gaoxiaojob.com/.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高校辅导员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