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分析及培养措施

2016-06-17 05:04马文燕余洋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

马文燕 余洋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贵州省农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特点,并根据其幸福感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贵州省赫章县384名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贵州省赫章县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P<0.05),在是否留守、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等差异不显著。结论 贵州省赫章县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到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培養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38-02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个体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性评价,它是用于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心理指标[1]。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性问题。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对而言,农村中学生的比率也相对较高[2]。在偏远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的大力支持,其办学条件逐步提高,但相对于城市来说,其办学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有研究表明,办学条件的优劣,能够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偏远地区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特点,并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提高偏远地区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贵州省赫章县40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4份。男女生分别有175、209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分别有215、169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分别有134、121、129人。

2.研究工具。本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3],该量表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其包括松弛或紧张、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心情忧郁或愉快六个因子。经国内修订后共18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女性为0.95,再测信度为0.85。

3.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不同性别的农村初中生主观辛福感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3<0.05),在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观幸福感总均分男生(76.36分)稍低于女生(76.83分)。在对健康的担心、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控制因子上,男生得分较高。

2.农村留守初中生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对健康的担心(P=0.02<0.05)、精力(P=0.031<0.05)、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P=0.035<0.05)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主观幸福感均分农村留守初中生(76.21分)比农村非留守初中生(77.14分)稍低。在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上,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得分都较高。

3.不同年级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松弛或紧张(P=0.35<0.05)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得分最高的是初二年级(76.95分)。

4.父亲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对情感和行为控制的因子上(P=0.034<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为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76.68分)。母亲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P=0.04<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心情忧郁或愉快因子上(P=0.013<0.05)存在显著性差异,母亲为初中文化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78.28分)。

四、讨论与分析

总的来说,贵州省赫章县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龙丽琼(2010)[4]、王极盛等(2003)[5]和贾继超等(2014)[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贵州省赫章县农村初中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满意,笔者认为,这得益于国家与社会对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在性别维度上,其主观性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龙丽琼(2010)[4]、贾继超等(2014)[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与王极盛等(2003)[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贾继超等(2014)[6]认为,这可能与地域及文化差异有关。女生的主观辛福感得分高于男生,王极盛等认为[5],这可能和男女生的抱负水平与认知上的较大差异有关,和女生相比,男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抱负高于女生,承受的压力更大,体验到的幸福感可能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相对较严重,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与行为使得男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因此,与女生相比,其体验到的幸福感相对较少。在对健康的担心、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上,男生得分较高,这可能与男女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处在这一阶段的男女生,是他们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发展的重要时期,男女生在认知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差异,就会导致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

在是否留守维度上,农村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留守初中生相比,非留守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均分上以及主观辛福感各因子上得分都较高,这与张丽芳等(2006)[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笔者认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初中生与父母长期分离,较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与保护,在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无法向父母倾诉或者寻求帮助,只得将负面情绪压抑在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他们对幸福感的体验就相对较少。

在不同年级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松弛或紧张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初二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初三年级的学生得分最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从小学步入初中,虽然学习与生活环境都会有所变化,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初中阶段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都是充满乐趣的,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新的一切,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生活,他们认识了更多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在这个熟悉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环境里面,他们的感受更深,体验到的幸福感更强;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升学的压力随之而来,无论是父母的期望,还是老师的督促,都会使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无法继续升学的现实,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体验到更多的迷茫与纠结,因此,其幸福感水平相对较低。

在父母不同文化水平的维度上,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母亲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母亲为初中文化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更依赖于母亲,生活中,有母亲的陪伴和照顾,学习上,能够得到母亲的指导与帮助,这使得他们在内心上更容易得到安慰,体验到更多的辛福感。

五、培养措施

为促进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以及学生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社会层面

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偏远贫困山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第二,重视偏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使得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就动机。第三,支持与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使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有针对性的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幸福感水平。

(二)学校层面

第一,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8],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中体验到更多的正面情绪与幸福感。第二,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促进老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第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9],促进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目前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四,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生活的体验[8]。第五,学习定期组织并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身心和谐。

(三)家庭层面

第一,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10],积极、温暖、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与氛围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父母与孩子多沟通与交流,关注孩子处在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合理期望,采用合理、有效、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个人层面

第一,学会认识与接纳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规律,从而学会正确处理自己遇到的学习与情感情绪问题。第二,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和同学、朋友多沟通,多交流,在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第三,在自己遇到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时,学会正确的归因,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问题,保持自信。第四,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不懈的努力奋斗,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 Bull, 1984, 95(3):542-575.

[2]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06.

[3]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

[4]龙丽琼.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

[5]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6]贾继超等.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

[7]张丽芳等.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8]谢玉兰,陳 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对策[J].教育探索,2006.

[9]黄娟.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张洪霞.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