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6-06-18 11:08尤展包咏菲孙秋香
群众 2016年6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经营户菜篮子

尤展+包咏菲+孙秋香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老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如何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作出了新的探索。他们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不断创新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以网格化监管构筑多重安全屏障,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监管全覆盖,编织农副产品“安全网”

农产品安全涉及多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实现监管全覆盖,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在前期监管信息化平台和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常州创造性地提出农产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打造由市、辖市(区)、镇(街道)、村构成的四级监管网格,切实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四级网格的每个层级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对象的监管全覆盖。据常州市农委农产品安全监管处晋朝柱介绍,常州市已有20个涉农乡镇完成普查,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框架。到今年底监管网格完全建成以后,全市40个涉农乡镇、15个涉农街道的种养户、农资经营户、收储运环节经营户都将纳入监管范围。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各级农业部门针对所有生产经营对象的监管情况和产品检测结果,都即时上传监管平台,并记录在案;所有检查或者检测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对象,在平台上都用红色标识进行预警,并责令限期整改。

邹区镇是典型的城区乡镇,因种养户数相对较多,被选为常州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的试点乡镇。邹区镇下辖17个行政村,还有一个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每年产出水产品123万公斤、蔬菜149万公斤。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仍然比较普遍,隐藏着不小的农产品安全风险。早在2012年,镇里就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列为试点乡镇以来,镇里又组建了镇村两级监管网络。其中,镇农技农机站12人和兽医站6人就是监管员,确保每个村配备两名监管员;每个村增配1名协管员、1名信息员,协管员多数由熟悉村里情况的村支书担任。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全镇900多家种养户的全方位监管。镇农技农机站站长邵新强告诉记者,监管站每月对重点种养大户进行抽样检测,每年抽样检测600多个批次、水产检测50多个批次,截至目前抽样合格率达100%。

从一个条形码就能让所有信息实现无缝对接的可追溯系统,到“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邹区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步织就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安全网”。

严把流通关,建设百姓放心“菜篮子”

邹区镇在生产环节建立完备的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同时,在销售环节也进一步强化监管,给老百姓的“菜篮子”加上了“双保险”。

邹区境内的凌家塘市场不仅仅是常州最大的“菜篮子”,也是全省最大的“菜篮子”,辐射周边50多个市、县,2015年市场成交额达到302.19亿元,综合排名全国第三。正如钟楼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周福成所说,“管好凌家塘市场,就相当于保证了常州80%‘菜篮子的安全。”为此,钟楼区专门成立邹区分局,将区快速检测中心设在凌家塘,对凌家塘市场进行重点监管。同时,针对凌家塘市场一头连着田头一头连着餐桌的特点,做好凌家塘市场与菜市场环节对接的管控,加大对周边小作坊的管理,全方位保证居民“菜篮子”的安全。

凌家塘市场设有蔬菜、果品、粮油副食品、冷冻、水产等七大交易区,光是蔬菜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个品种,平均每天调运进场的蔬菜超过7000吨。如此面广量大的农产品进场交易,安全风险不言而喻。为此,凌家塘市场重点在检测上做文章。他们专门成立检测中心,配备酶标仪等检测设备28台(套),每天检测量达七八百个批次。凌家塘市场经营管理部主任孙剑说:“我们实现了对蔬菜进场前的每车必检,只有在检测中心通过快速农药残留检测后才能进场。如果快速检测不合格,又通不过复检的,则整车销毁。”记者了解到,凌家塘市场目前有检测人员25名,每年果菜检测达到35万个批次、肉类水份1.01万个批次、添加剂1.2万个批次,每年检测费用高达200多万元。此外,凌家塘市场还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指导经营户落实上市商品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与经营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合同1875份,签订率达100%。

邹区镇通过一以贯之的决心、毫不容情的行动、透明完善的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并高擎惩戒之剑,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严厉处罚,消除经营户的侥幸心理,努力保障消费者的“菜篮子”安全。

各方共作为,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食”字的结构是人下面一个良,其内涵就是,有良心的人才能做出放心的食品。采访期间,记者多次听到采访对象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只有监管者与参与者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才能换来公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理念已成为邹区乃至整个常州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户的共识。

农产品安全是“管”出来的,更是“产”出来的。邹区镇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每年举办5-6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对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系统培训。平时利用手机短信息、QQ群、微信群等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告知农作物的用药范围、休药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户做好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道德与法治双管齐下,为食品安全画出道德底线、标出道德红线、设置法治高压线,从而点燃人性中的善根,使维护食品安全成为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

为加强社会共治,钟楼区特别组建了食品专家库,聘请果品、水产、蔬菜等领域经验丰富的种养殖大户、民间高手,利用他们的经验快速发现农产品安全问题。目前专家库共有18人,其中4人是凌家塘市场的经营户。“赋权”的做法不仅促使生产经营户加强自身管理,还带动众多同行更加关注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问题。一纸聘书,于他们而言,是荣誉,更是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可归结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在消费者很难掌握相关信息时,个别无良商家趁机钻营,极易造成“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进而累积、放大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常州搭建的“全员、全域、全程、全民”网格化监管体系,将公众参与也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市民登陆设在各涉农镇的查询终端,生产经营户种植、收获农产品的时间,种养过程中接受的检查等信息都一览无余,为破解“逆向选择”困境奠定了基础。

邹区的实践表明,最大限度推动食品安全的统一监管,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其中,才能共同垒砌食品安全的“防火墙”。“防火墙”有多高,政府公信力就有多高;“防火墙”有多牢固,社会信任度就有多牢固。

责任编辑:孙秋香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经营户菜篮子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连云港:推动农药经营户健全电子台账 实现农药市场“说得清管得住服务好”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夏天的菜篮子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成都市利用大数据追根溯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菜篮子里创业梦成真
义乌市场经营户思想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