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脸色”是干部工作的“打分器”

2016-06-18 11:12韩静宇
群众 2016年6期
关键词:脸色民情下基层

韩静宇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当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群众“脸色”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问题。因为群众的“脸色”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是观照党员干部的“试衣镜”,也是评判干部工作的“打分器”。

“好脸色”来自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时而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抱怨“睁眼忙到黑”,建高楼、修广场、铺马路,然而吃力不讨好,群众不领情,满脸露怨色。为啥?原因很简单,没有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疏于调查民情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顺着群众眼光看问题,透过群众这面镜子,才能真正把基层反映强烈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搞清楚、摸准确,才能让党员干部的工作更加贴近民意,群众脸上也才会有喜色,露笑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听民声访民情,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要树立“看民意办实事”的服务理念,细心观察群众“脸色”,并用群众脸上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检验自己工作的成与败。

“高分值”来自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为官之道,必先有百姓”。党员干部思考问题要想群众给出“高分值”,就要在群众呼声诉求中反思问题,认真分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细致梳理并公开亮明“短板”,比如: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回来闭门造车;把布置当落实,碰到困难就推诿,遇到矛盾就绕道;对群众缺乏感情,甚至遇事害怕群众,处处防着群众;对群众利益不维护、不作为,在一些问题上与民争利;有特权思想,把公共资源当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之便捞取好处,等等。针对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的这些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改进“路线图”、制定整改“时间表”。干部在做,群众在看。对群众点出来的问题要保持“零容忍”、不做“夹生饭”、不搞“下不为例”。诚如此,群众才会从“点题”变“点头”,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才会有威信、不失分、得高分。

“好口碑”来自站在群众立场解决问题。群众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对群众是否充满感情,下基层是“做事”还是“做秀”,问题解决实不实,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哪些问题还留有“尾巴”,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强化群众满意导向,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思什么、缺什么、需什么,我们就想什么、补什么、帮什么,尽心尽力解决好群众急盼的每一件事,力求做到符合群众“口味”、体现群众“心声”、把握群众“脉络”。要把群众认可和赞誉的事变成动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办成办好;要把群众不拥护甚至反对的事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勇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靠群众支持,请群众检验,让群众满意,这样,就能积小胜为大胜并赢得群众好口碑;就能办一件成一件,成一件乐一片;就能取得转作风、增和谐、促发展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脸色民情下基层
脸色暗黄用桂花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开始看你脸色了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看脸色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