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理念创新

2016-06-20 13:16衣巍巍
世纪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创新发展

衣巍巍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完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发展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发展;发展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09-02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完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改革开放37年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系统地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五大发展理念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同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基础相适应,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相契合,同人民群众对发展中获得的新期待相呼应。

一、创新发展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更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和我国亟须转换发展动力的新形势下,只有实现创新发展才能紧扣世界创新发展的脉搏,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大势。创新发展不仅仅是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核心动力,也是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路径,在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制定上的作用愈发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

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体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理论创新是人类的“脑动力”创新,是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理性升华,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属“原动力”创新,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是持续创新的保障,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是国家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代表着国家发展的“硬实力”创新,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这些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贯穿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突破各种瓶颈制约,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创新发展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强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其放在创新发展之后的第二位,是把这一理念放在了更高的角度、更大的社会主义布局的角度来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调整将有重大影响。协调发展旨在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应重点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协调发展,着眼于全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体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是补齐实现全面小康短板的重要保证。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依靠经济增长的所带来的一定的物质基础,更要依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整体发展。所以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要注重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着不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且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一些地方简单追求GDP,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人民群众意见很大;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失衡,有不少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协调发展来弥补这些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并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全力寻求并形成可持续发展后劲,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最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合力。

三、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与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和执政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强调的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主流。

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城市拥堵、雾霾频发、气候变化、湖泊萎缩、河流污染、海洋生态脆弱化等问题导致的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就要坚持绿色发展,走“三生结合”(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相结合)、“三效统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道路,就必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为继续完善节能减排制度,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做出新贡献。

四、开放发展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是面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所提出来的,是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为基础的,是提升我国总体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奉行和平共处、包容发展、互利共赢战略的必然选择。

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世界无缝对接。开放发展就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引入新的要素和技术,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新和整合协调创造条件,也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形成合力。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实现双向开放,转变过去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产品出口的对外开放方式,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掌握未来国际竞争主动权。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园区的成功设立,打造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我国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全球治理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为实现开放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五、共享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共享”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其涵义丰富,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思想、新境界、新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将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我们追求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出现了由于分配不公所带来的民生问题,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地解决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存在的突出问题。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共享”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实实在在体现在教育、医疗、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一是要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二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就是给人民更好的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