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资讯

2016-06-20 09:08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减灾城市群国土资源



● 国内资讯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ommittee, Architecture Society of China,简称ASCMCC)成立大会于2016年3月16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委书记边兰春到会并致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世界建筑》编委会主任庄惟敏为成立大会发来贺词。

成立大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主编张利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建筑师》主编黄居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前主编王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建筑细部》中文版主编孔宇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建筑学者、建筑评论人葛明,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ADA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者、建筑评论人王昀,建筑学者、建筑评论人、策展人冯路到会并发言。最后,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学报》主编周畅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发表了感言。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是根据建设学科领域的划分和建筑领域学术研究的需要组建的学术性组织,由中国建筑学会直接领导。在当今以文化软实力争取全球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国内外建筑语境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传播和输出中国建筑价值观,赋予中国建筑师群体新的竞争优势,组建并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具体体现在促进学术交流、推进学术传播、促进建筑行业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拓展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力等几个方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和《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执行主编曾卫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整理自:世界建筑)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2016年3月1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立。

来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文化遗产保护和科研机构、云南、河北、河南和其他省的文物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我国防灾减灾科研院校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举手表决通过了第一届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议事规则。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侯卫东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主任苏经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教授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担任副会长,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副主任郭小东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齐扬任秘书长。

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将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国内有志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同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事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的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推广和普及,为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研究。(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获通过

近日,国土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内容包括:

首先,要以创新增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活力,创新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驱动。

其次,要以协调构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陆海统筹协调发展。

再次,以绿色开辟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强化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保护,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除此之外,还要以共享实现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地质灾害与海洋灾害防治,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服务,完善土地调查监测体系,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增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与信息共享服务能力。(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 打造区域增长极

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分析认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将助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

专家认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也是我国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最新注脚。去年,我国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初,我国发布《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不仅明确了其4大战略定位,更提出了2020年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等发展目标。(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5月将在重庆大学召开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将于2016年5月在重庆大学召开。为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实践水平的提高,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会议议程包括第一天的学术报告和第二天上午3个并列的学术工作坊。为加强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年会的学术水平,学委会决定围绕年会主题公开征集论文与工作坊即兴发言,欢迎各位委员和广大规划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参加年会交流。本次年会的论文也可以参加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论文征集和《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的论文筛选。论文选题:

1.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

2.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

3.城市生态工程技术

4.生态敏感区域城镇生态化规划理论与方法

5.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回顾评价

6.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学专业、建筑学专业的生态教学(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勘 误

2016年第1期第95页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在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一文,原基金信息为“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2015KY06);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应更正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2015KY06)”,特此说明。

猜你喜欢
减灾城市群国土资源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