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榛鸡林海雪原的生命轮回

2016-06-20 07:07朴正吉
森林与人类 2016年5期
关键词:幼鸟雌鸟林地

朴正吉

花尾榛鸡是松鸡科的一员。松鸡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中国有5属8种。文献资料显示,中国分布有8种松鸡科成员,鎌翅鸡和柳雷鸟非常罕见,西方松鸡和岩雷鸟主要见于新疆阿尔泰山脉,黑琴鸡和黑嘴松鸡的分布区域不断减小且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特有种斑尾榛鸡的分布区域仅限于祁连山山脉。由此可见,中国的松鸡科大部分种类已经很难在野外见到了,唯独花尾榛鸡分布区域相对较大,而且在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我在长白山对温带森林鸟类的观察已经几十年了,不过对花尾榛鸡的生活习性、行为、栖息地破碎化及狩猎压力等研究,是近几年来才有的兴趣。一直以来,我更为关注东北虎、中华秋沙鸭、黑熊等濒危的大动物。近些年我意识到,当地土著动物的命运和人类活动更为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它们生存的方式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发现它们面临的困境,才能提升我们的关注度,拓展我们的视野。

以静避险的具有

“飞龙”称号的美丽鸟类

花尾榛鸡是松鸡科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森林中,是东北森林中常见的“居民”之一。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富有营养,是野味中的珍贵佳肴,也是国际上著名的狩猎鸟。中国早在1810年就有记载,当时它是最著名的岁贡鸟,美其名曰“飞龙”,专供皇帝、贵族享用。由此可见,人们对花尾榛鸡的利用历史非常悠久。

这种可爱的松鸡大部分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所以人们又赋予了它“树鸡”的名称。它性情温和,不好喧哗,如同森林一般寂静。其体色接近青灰色且布满白斑,类似树皮,静静待着的时候不易被发现。想要亲眼看到它们和听到它们的叫声,最好的机会是在花尾榛鸡种群之间交流的繁殖期,会听到它们发出金属般节奏简明的鸣声和振动翅膀的声音。它们鸣叫时伴随着伸脖、缩头、松翅、翘尾等动作。鸣声是它们的主要通讯信息。

花尾榛鸡的翅膀短,一般通过助跑才能使400克左右的身体离地而飞,飞翔距离通常20米左右,在从高处滑翔的情况下最远也不过50米。它的警觉和逃避危险的行为是挺直颈部,观察周围环境而不急于逃离。

充满激情和危险的四季

长白山寒冬过后生命复苏,树芽萌发、枝条变色的时候,花尾榛鸡雄鸟开始通过优美动听的鸣叫声,划出自己不可侵犯的领地。雄鸟常常耸起头顶冠羽和颈部的羽毛,下垂短而坚挺的翅膀,竖起扇形的尾羽,踩着碎步转来转去,吸引雌鸟的注意。此时雄鸟眼上月牙般红色眉纹异常鲜艳,喉部的黑色羽毛特别张扬,尾羽在白色斑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繁殖期的花尾榛鸡雄鸟特别活跃,而雌鸟则显得安静。

初春,随着地表温度回升,冬雪开始慢慢融化,大地绽放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在春意盎然的时候,花尾榛鸡雌鸟开始筑巢。它们选择在紧贴树根的基部或倒木下筑起非常简陋的巢。在地面扒开浅浅的坑,铺垫几片树叶和枝条就筑好了抚育后代的摇篮。花尾榛鸡每窝产卵8枚-14枚,孵卵的任务由雌鸟单独完成。雌鸟孵化中离巢觅食时,会用干树叶、细枝或树皮等将卵覆盖,让巢表面恢复得和周边环境一致,很难看出是鸟巢。孵卵期雌鸟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非常相近,形成很好的隐蔽色。孵卵的成鸟非常恋巢,有时即使你无意中走到花尾榛鸡的巢前或接近不足一米时,它也纹丝不动。这个时期对于雌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时期,许多天敌如黄鼬、貂、蛇等捕食者会对鸟卵构成威胁,鸟类普遍本能地采用隐蔽色和不轻易离巢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卵。

经过雌鸟21天-25天的精心孵化,小生命一个接一个破壳而出。刚刚破壳来到这个世界的雏鸟,在母亲的怀抱里待上几个小时,等羽毛干了就会跟随雌鸟离巢。一个家族群开始了在森林的新生活。这个时期充满着大自然的各种危险,雌鸟需要精心看护着幼小的精灵。

夏季茂密的树叶和青草占据了林间,遮挡了森林空间。这个季节正是雄鸟换羽和雌鸟忙于抚育幼鸟的时候。花尾榛鸡很少鸣叫,活动也很隐蔽,在野外很少能见到花尾榛鸡。夏季花尾榛鸡的食物非常丰富,它们觅食树叶、浆果和各种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在整个夏季对幼鸟生长非常重要。

这个雨量充沛的季节,是花尾榛鸡幼鸟成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研究表明,初夏,幼鸟的日龄一般在15天左右,刚刚长出飞羽,而且在有防水功能的尾脂腺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它最容易受到降雨量和气温的影响。这个时候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花尾榛鸡幼鸟死亡率高达40%左右。

秋季幼鸟已经和成体一般大小,从体形大小上很难分辨成体和幼体了,只有通过鸣叫声可以分辨出幼鸟——幼鸟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成熟,只能发出沙哑的不完整的音节。还可以通过飞羽外侧边缘斑点的颜色来判别:斑纹棕色较深的为幼鸟,较浅的为成鸟。

秋季长成的幼鸟开始离开家族群,扩散到其他群里。花尾榛鸡秋季领域行为也比较明显,但没有春季那么强烈。秋季一般成对或5只-8只集小群在比较固定的领地活动。如果进入它们活动的领域,可以听到它们用口哨般的声音相互对话,传递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更深奥的信息。通过发出声音的位置,发现花尾榛鸡在林地空间上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分散活动,不是许多个体集聚在一起,它们之间用鸣声来保持联系。花尾榛鸡一般不轻易发出鸣叫,只在分散活动后要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才会鸣叫。这也许是为了减少天敌的捕猎而采取的生存策略。

秋季,各种浆果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冬季,白桦树、柳树和杨树的树芽则是它们最喜爱的主食,也包括其他一些阔叶树的嫩芽。清晨和傍晚是花尾榛鸡集中进食的时间,两三只在大树枝条上慢慢移动身体,伸长脖子觅食细枝上的树芽。它们的食量很大,填满嗉囊后,当黄昏到来,它们成对或小群集中在一起过夜,等到天亮时开始又一天的活动。

冬季进入长白山温带森林,常常会感到当地的森林鸟类少得出奇。除了山雀和普通之外,可以看见在枯树上击木的啄木鸟和树干上旋转觅食的旋木雀,或树冠层飞来飞去的锡嘴雀,只偶尔在河谷、林缘、路旁能见到成对或一小群活动的花尾榛鸡。

冬季对于花尾榛鸡来说是严酷的季节。花尾榛鸡会选择开阔的地方,一头扎进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夜晚。花尾榛鸡通常将头插入雪下后,在雪表上捅出小口,用于呼吸空气,尾部羽毛堵住入口。过夜后离开时,它会在雪窝中排出其体重1/4的粪便。虽然花尾榛鸡巧妙地利用冬季雪下温度要高于外面温度的自然规律,度过了寒冷的夜晚,但是这种行为也会为其带来灾难,一些捕食者利用这个机会捕杀雪窝里的花尾榛鸡。

花尾榛鸡由于温驯、笨拙、飞翔力退化和一些特有的行为,容易受到天敌的袭击,好像生来就是其他动物的盘中餐。许多动物如长尾林鸮、紫貂、青鼬、金雕、雀鹰、猞猁、狐狸等捕食它,乌鸦也捕食其幼鸟,蜱螨叮咬幼体。

离开树林寸步难行

花尾榛鸡非常不喜欢进入开阔地或农田地,那似乎是非常难于穿越而不适宜的生境。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种植业和林地开垦、采伐和生活用材等活动增多,许多阔叶树林地转变为农业用地,采伐林地种植了针叶树,林地呈现以人工针叶林景观为主导的趋势。

许多资料证明,花尾榛鸡在冬季的主要食物为阔叶树的花序和树芽,因此尤其喜欢出现在针阔叶林中。我们发现,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花尾榛鸡可能出现的几率也在增加。我们总结出,花尾榛鸡对生境片断化特别敏感,尤其对林地的面积大小、林地连接度及可食树芽的阔叶树所占比等的改变反应明显。所以,营造多样化和健康的森林,也是花尾榛鸡兴旺的关键所在。

花尾榛鸡种群的盛衰,与森林破碎化、适宜栖息地丧失、杀虫剂过度使用、林区公路建设、人类捕杀、天敌、疾病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这些生活在大自然的鸟能够一年年繁衍下去,是人类所希望的。人类应当意识到这些鸟存在的独特价值,避免出现令人不快的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鸟雌鸟林地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鸟类救助指南
知更鸟先生也是“模范丈夫”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彭泽救助3只领角鸮幼鸟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善待爱情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