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探讨

2016-06-22 03:40张骏徐益文周新宇蒋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黄胰腺炎重症

张骏 徐益文 周新宇 蒋伟

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常州 213032

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探讨

张骏徐益文周新宇蒋伟

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常州213032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合适剂量。方法将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20 g大黄组(11例)、40 g大黄组(13例)、80 g大黄组(12例)。对照组予传统治疗,其余3 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相应剂量大黄泡服。观察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及20 g大黄组比较,40 g大黄组、80 g大黄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g大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0 g大黄组比较,80 g大黄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并非剂量越高疗效越好,40 g剂量大黄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黄;胰腺炎;急性;重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病死率高达20%~30%[1]。大黄具有保护胰腺,抗炎抗内毒素,活血化瘀,导泻排毒,改善微循环、保护胃肠道黏膜血液灌注等作用[2]。同时本药亦可致消化道刺激症状、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性便秘、肝肾膀胱毒性等[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7间对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旨在探索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合适剂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4]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淀粉酶不升高者;入院48 h内死亡者;治疗期间出院、放弃治疗者。通过前瞻性随机方法分成4组:对照组11例,20g 大黄组11例,40 g大黄组13例,80 g大黄12例。4组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血糖、血钙、淀粉酶、Balthazar CT分级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皮硝外敷、护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抑制胰腺外分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余3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分别加剂量20 g、40 g、80 g大黄。以200 mL开水冲泡20 min, 每日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胃肠减压者行胃管注入,注入后夹闭胃管1 h。观察4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2结果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后,患者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单纯传统治疗缩短。与对照组、20 g大黄组比较,40 g大黄组、80 g大黄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g大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0 g大黄组比较,80 g大黄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虽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大黄治疗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20g大黄组比较,#P<0.05;与40g大黄组比较,△P<0.05;余2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组织自身可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活后,还可进一步促进其他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产生。大量释放的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作用胰腺及胰腺外重要脏器,可致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胃肠道是最易受损的脏器之一,炎性打击可致胃肠道黏膜缺血坏死及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肠内细菌及毒素移位,胃肠功能衰竭可能进一步促发全身炎症反应[5]。最终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早期保护及改善胃肠道屏障功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解除肠麻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7]。我们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后,可明显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腹痛腹胀时间,加速淀粉酶、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减少住院时间,表明大黄治疗效果显著。

大黄“其性苦寒,且有泻下攻积,清热泻水,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功效,能泻下荡涤肠胃积滞”[8]。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内毒性物质排出,防止或减轻肠内细菌及毒素移位,同时降低肠内压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还可抑制胰酶分泌,松弛奥迪括约肌,减轻胰管压力,抑制胰酶过度激活,减少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9-10]。并可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减低补体水平达到免疫调节作用,而提高机体免疫力[11]。

但应用中大黄亦存在毒性作用[3]:(1)可引起消化道刺激反应,如恶心、呕吐、胃肠绞痛等。(2)过量服用可引起机体大量脱水,体内电解质平衡破坏,严重者甚至引起虚脱。(3)大黄素长期超大剂量饲喂动物可能产生一定肝、肾和膀胱毒性。还可增加靶器官细胞癌变的潜在危险,但其致癌性尚无明确结论。(5)长期使用大黄停药后可能导致继发性便秘。本次观察设三个剂量组,结果显示,40 g大黄组、80 g大黄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提示大黄治疗效果佳。而80 g大黄组与40 g大黄组比较,各监测指标恢复时间均有缩短,但除淀粉酶外,其他各监测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黄的治疗效果与剂量不成正比。

4参考文献

[1]隋桂英,别庆收,王文军. 生长抑素与大黄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28(4):30-31.

[2]申方,薛丽. 生长抑素与大黄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8,16(7):3-5.

[3]曹俊岭,孙玉琦,肖小河,等. 对大黄“毒性”的认识与思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112-114.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分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3):206-208.

[5]郑世华,仝巧云,朱宗耀,等.3种途径注入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4): 212-213.

[6]刘晓臣,彭燕. 肠屏障功能障碍与重症急性胰腺炎[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32):3 131-3 135.

[7]冯志松,黄涛,黄曼. 肠道衰竭与重症急性胰腺炎[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5):318-320.

[8]高学敏.中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595-605.

[9]侯杰,邓冲,郭应军,等.大黄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9, 16(5): 272-274.

[10]王宝恩,马纪平,赵淑颖,等.“下法”治疗消化系疾病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J]. 中华消化杂志,1984,4(2):98-100.

[11]尚惺杰,黎红光,黄岚,等. 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补体变化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5):306.

(收稿2016-01-22)

基金项目:江苏省常州市卫生局指导性科技项目(WZ201402)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17-02

猜你喜欢
大黄胰腺炎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
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