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6-06-22 03:40韩鹏郭淑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韩鹏 郭淑华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骨二科 濮阳 457000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韩鹏郭淑华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骨二科濮阳4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运用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后侧入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采用传统后侧入路。但手术创伤大,对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2012-01—2014-06间我们应用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1—2014-06间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7~8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陈旧性结核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1~82岁。其中股骨胫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陈旧性结核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和手术禁忌证,意识清晰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使用统一生物型全髋假体,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全身麻醉,侧卧位常规消毒辅巾。观察组实施前外侧入路:(1)以大转子为中心,纵向切8 cm切口,分离皮下组织,露出大转子、臀中肌、肌外侧肌。(2)沿臀中肌前1/3处钝性纵向分离至前方骨膜下,显露关节囊。(3)切除前侧和上侧关节囊,显露髋关节。(4)将髋关节脱位,垂直股骨颈摆锯截骨。将髋臼内软组织、增厚关节囊等清理干净。(5)锉臼后试模,安装合适型号髋臼假体。(6)开髓扩髓试模良好后,冲冼创面,置入相应型号生物柄假体,保持前倾角15°,外展角45°。(7)选用合适颈球头,手法复位后,放置引流管,闭合切伤口。对照组运用传统后侧入路: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近、远端距离1∶2,向后上和股骨外侧延伸,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和臀大肌。切断外旋肌群和部分梨状肌,显露病变部位。其余下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定期回访,并根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标准(Harris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1]。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Harris评分手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注:组间合计比较:χ2=4.3556,P=0.0369。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后Harris评分比较±s)

3讨论

前外侧入路不仅可避开重要血管神经,不切断肌肉或神经,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可使髋关节暴露充分,便于骨关节置换操作。从前方进行切口,髋关节后侧仍保持稳定,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率,并能较大程度保持关节囊的完整[2]。我们运用前外侧入路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各项手术指标都明显优于运用传统手术方式的对照组,与有关节文献报道结果相近[3]。且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前外侧入路由于对患者身体组织的损害较小,患者恢复较快,Harris评分及术后1、3、6个月观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前外侧入路对外旋肌群损伤较轻,缩短髋关节恢复时间,近期疗效肯定。

4参考文献

[1]毕红宾,王永清,赵志辉,等.前外侧入路和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2):44-46.

[2]易诚青,马春辉,周晓凯,等. 严重股骨近端畸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重建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2):1 549-1 553,1 557.

[3]谢燕材, 钟昌戎, 苏培群,等.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69-70.

(收稿2016-01-12)

【中图分类号】R6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71-02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
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麻醉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