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2016-06-22 00:40胡国华杨成纲薛长贵黄立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肱骨螺钉钢板

胡国华 杨成纲 薛长贵 黄立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胡国华 杨成纲 薛长贵 黄立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80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回顾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肱骨颈干角平均(135.7±11.4)°,肱骨头端螺钉数量(4.50±1.22)枚。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肱骨头端螺钉数量、Neer分型、钢板类型以及受伤机制等,且不同因素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接受锁定钢板治疗,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术后并发症问题。

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疾病的5%左右,且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按照患者骨折类型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是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常用治疗措施,然而,传统手术技术内固定和手术技巧的应用,容易破坏患者的骨折端生物环境,因而对于其术后恢复不利。随着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患者的内固定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瑞金市人民医院于

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3∶37,年龄18~78岁,平均(52.5±1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8d,平均(7.2±5.3)d。其中,左侧36例,右侧44例。患者受伤原因包括:机械伤2例,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上31例,摔伤30例,其他原因2例。

1.2 方法 患者保持肩部垫高的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或是臂丛麻醉,由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间隙以及三角肌两种入路将骨折端充分暴露,骨折端软组织和血凝块完全清除后,恢复肱骨头后倾角和颈干角,并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按照患者不同的骨折情况,对不同规格的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山东威高公司生产)或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浙江科惠公司生产)等进行选择。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骨折断端钢板固定情况以及对位对线情况进行观察,在肱骨近端将不定数量的锁定螺钉置入骨折近端,操作过程中对螺钉穿出关节面情况进行观察,常规置入骨折远端螺钉固定,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切口逐层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肱骨颈干角平均(135.7±11.4)°,巩固头端螺钉数量(4.50±1.22)枚。术后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观察对象相关因素的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结果见表1。术后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术后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相关因素的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

表2 术后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

表3 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接受锁定钢板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随着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高度认可,但是,由此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次医学研究中也有部分患者发生了螺钉切割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过程中钢板与肱骨头的位置都相对较为固定,因而锁定进钉的方向也是一定的,无法完全避开骨折线,若在骨折线上固定锁钉,则容易提高螺钉切割的发生率[2]。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证实,尽管锁钉钢板属于一种全新的角固定系统,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强,若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则无法完全固定,如果牵强固定,则会诱发骨质切割现象,后期容易导致锁钉进入关节腔[3]。

3.2 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肱骨颈干角。肱骨干纵轴和肱骨头中心轴之间的交角就是肱骨颈干角,其正常值范围为125°~145°,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次医学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容易出现系统误差,另一原因在于本研究所选患者年龄差距较大,且不同年龄阶段病例术后活动量、骨质量和损伤原因等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患者年龄与其术后复位之间无直接联系,但术后复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肱骨颈内下侧皮质完整性的影响[4]。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术后肱骨颈干角复位不良以及内侧骨皮质缺损,所以,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锁定钢板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轻柔操作,防止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度剥离,尽量选择人工骨植骨、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避免发生螺钉穿出关节面或是肱骨头塌陷问题,提高骨折端的愈合速度,保证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加强剩余骨膜的血供保护措施,加强肱骨头后倾角、肱骨颈干角及骨折端内侧皮质的完整性的保护与恢复[5]。

第二,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因为钉-板结构属于一种偏心固定结构,如果患者发生内侧皮质缺损现象,则原本作用于骨折端的压应力和张应力将会转向钢板,负载后循环弯曲应力将会作用于钢板,并影响对侧骨裂隙,直至骨痂桥接后终止[6]。若患者存在骨不愈合以及骨缺损问题,则钢板需要长时间接受弯曲应力,进而超出材料本身的疲劳极限,并诱发钢板断裂、螺钉切割和松动等现象,最终诱发内固定失败。肱骨头的血供来源主要为旋肱前动脉发出的前外侧升支,旋肱前动脉则主要来源于腋动脉[7]。如果患者存在肱骨近端骨折内侧骨皮质缺损症状,则周围软组织链会发生损伤,进而破坏肱骨头的血供,提高缺血坏死的发生率[8]。

[1] 何小建,庄建,周凯华,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688-689.

[2] 黄磊,李广旭,李波,等.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14(52):9861-9864.

[3] 付中国,邓磊,白露,等.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666-670.

[4] 陈拓,滕丽初,温科伟,等.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巩固近端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76-177.

[5] 祁嘉武.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61.

[6] 申鹏程,朱立凡,蒋富贵,等.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内侧柱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5,1(2):7-9.

[7] 朱加亮,杨润功,吴克俭,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11):632-636.

[8] 郭伟军,赵友明,王新华,等.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与其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5, 35(1):40-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15

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任务(GZ2015ZSF453)

江西 342500 瑞金市人民医院( 胡国华 杨成纲 薛长贵 黄立)

猜你喜欢
肱骨螺钉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