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016-06-22 00:40廖忠剑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空肠

廖忠剑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廖忠剑

目的 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方法 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小肠原发性肿瘤

小肠原发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只占人体全身脏器肿瘤的2.0%。由于小肠肠道迂回、重叠且处于蠕动状态中,在发生肿瘤病变后临床症状、体征很难和一般性病变区分,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1]。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X线钡餐造影、内镜等检查,但是很难探查到管壁及管腔外的病变,特异性不佳、诊断准确性不高,在临床确诊上有用性不大[2]。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分辨率高、容积扫描迅速、后期处理便捷等特点,可更为清楚、全面掌握腔壁厚度、病变状况、清晰显示肠系膜以及肠腔外状况等。为进一步掌握探究小肠原发性肿瘤的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情况,本文对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赣州室人民医院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龄32~74岁,平均(61.4±6.1)岁;肿瘤位包括回肠30例,空肠49例。临床表现主要是腹部间歇性疼痛、不同程度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不完全性肠梗阻等情况。本组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生化学的证实。

1.2 方法 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予以扫描,扫描参数设定为:120kV,250mA,层厚1.25mm,螺距1.375,512×512矩阵。所有患者在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前的30~40min分多次口服2%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在扫描时再服用500mL的清水。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液100mL,注射速度为3.0mL/s。在完成对比剂注射后,先进行平扫,再延迟30和60s,按照层厚10mm标准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3个阶段的增强扫描,再把10mm层厚平扫和3个阶段增强影像资料在CT机薄层重建为1.25mm层厚,然后传输到工作站,再通过工作站的ADW4.0软件予以重组。应用多层面容积重组(MVPR),最大密度投影(MIP)予以组,以得到多方位、多平面的剖面影像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者临床资料统一录入Excel中,再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肿瘤类型的例数和百分比。

2 结果

本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患者中,主要有小肠腺癌、小肠间质瘤,其次为小肠淋巴瘤,然后是脂肪瘤。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小肠原发性肿瘤类型统计

小肠腺癌:包括空肠近端23例,回肠远端14例。MSCT平扫影像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的增厚,构成为突进肠腔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6例合并不完全小肠梗阻。小肠浆膜平整光滑6例,毛糙且存在索条影11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CT值增加26~32HU,均增29HU,有4例表现为局部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存在相似强化。

小肠间质瘤:有空肠间质瘤14例,回肠间质瘤9例。MSCT平扫表现主要是肠襻往腔外生长,且呈类圆形状肿块,直径为2.5~12cm。有6例患者的肿瘤中间出现坏死;4例边界模糊不清晰,和周边肠管有不同程度粘连。未观察到明显的肿大淋巴结,也无肠梗阻并发症。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有显著强化,并且延迟强化。CT值增加35~40HU,平均增加36HU。

小肠淋巴瘤:回肠近端6例、回盲部3例、空肠6例。MSCT平扫的表现主要是肠壁呈环形状增厚,厚度达到2.0~4.0cm,平均(2.2±0.3)cm;不对称增厚3例,肠系膜形成分叶样肿块3例,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多发性肿大2例。增强扫描表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

脂肪瘤:均位于空肠近端,平扫表现主要是空肠内存在近似圆形的低密度肿块,直径在3cm左右,CT值为-54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3 讨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上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很容易误诊或者漏诊,而延误治疗[3]。当前,临床上广泛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其具有检查速度快、影像清晰等特点,同时获得的原始图像可实现多种图像处理,在诊断小肠原发肿瘤中有显著优势,可明确肿瘤部位、性质及合并症;此外,MPR、MIP的技术优势就是可从任何轴向、角度观察,MPR的寇状位、矢状位可直接揭示肿瘤部位的肠壁和肠管周边状况,MIP则有助于显示病变和周边大血管关系,特别适合在肠系膜血管方面的检查,可准确掌握肿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在肿瘤定位和定性方面有重大价值[4-5]。MPR图像可更好的揭示病变和肠道关系。MPR重建应选好原始图像层面,选取最薄层厚和最佳成像方法。多层螺旋CT特别是3D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影像,更为全面客观的掌握病变情况,为临床诊疗给予必要帮助[6]。把MSCT原始扫描影像按照1.25mm间隔重建影像传到专业工作站开展后处理。薄层重建图像虽信噪比要相对低于原始图像,但其可显示细微病变,同时病灶和小肠关系影像要优于10mm层厚影像,原始增强图像无法清晰表明肿瘤来源及其与结肠间的解剖关系,而1.25mm薄层重建图像则相对清晰[7]。

正常情况下,扩张良好的小肠壁厚度一般在1~3mm间,不会高于4mm,并且厚薄是均匀的,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不会有环形皱襞,但从十二指肠水平部到回肠近端的环形皱襞相对常见,回肠末段的环形皱襞很少见。肠管外壁平整光滑,肠管间一般存在低密度脂肪间隙。(1)小肠腺癌,这是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是肠腔局部有软组织肿块,平扫时的密度是不均匀,内部可见斑片低密度坏死区,病变位的肠壁增厚,内缘不光整,肠壁较为僵硬;(2)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是类圆形肿块,肿块主要是往腔外生长,挤压邻近肠管,通过增强扫描肿块动脉期有显著增强,静脉期则为持续性强化。该病存有恶性变化发生;(3)小肠淋巴瘤,多发于空、回肠,尤其是回肠末端,十二指肠相对少见,主要和空、回肠部位的淋巴组织相对分别较广存在关系[8]。肠腔管壁的增厚,以及腔内外软组织肿块是主要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有轻度的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肿瘤强化不显著;(4)脂肪瘤,该病变主要发生在黏膜下,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肪为高密度肿块,能引起肠套叠,增强扫描不会有强化。

但是MSCT增强扫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对小肠早期病变缺乏敏感性,小肠X线钡餐和肠镜都可及时发现微小黏膜的变化,但是MSCT无法进行观察,所以在早期病变临床诊断效用有效。其最大优势就是对小肠肿瘤的累及范围,以及肠外变化予以有效评价[9]。另一方面,MS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肠肿瘤病变需要小肠有良好的充盈度,只能在唱腔得到良好扩张后,才可对腔内病变、肠壁、病变累及范围给予全面准确的诊断,如肠腔粘连严重,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诊断准确性[10]。

总而言之,MSCT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上具有较高准确性,可全方位、多角度揭示肿瘤发展状况,对病变累及周围血管结构脏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及评定肿瘤性质有很大帮助。3D重建技术可从不同角度更为直观、全面的显示病变范围、结构、与周边脏器的关系等情况,是临床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1] 吴长青,柏松.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3,16(10):311-312.

[2] 韦璐,陈刚,许彪,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14(9):224-225.

[3] 刘学聪,刘宝玲,宋丹丹.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肝细胞肝癌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2(14):401-402.

[4] 许东海.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9):346-347.

[5] 陈雷,杨国志,白莉.MSCT对小肠原发肿瘤检查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9):346-347.

[6] 付远志,刘振翠.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16(14):202-203.

[7] 杨天瑛,杨翠娜.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91-192.

[8] 刘玉贵.原发性小肠肿瘤32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6(12):1130-1131.

[9] 马天云,白树勤,张斌.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J].临床医药实践,2015,14(6):438-439.

[10] 周合山,吴最新,刘红,等.多层螺旋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1010-10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17

江西省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GZ2015ZSF199)

江西 341000 赣州室人民医院CT室(廖忠剑)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空肠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四、胰腺重建技术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