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

2016-06-22 00:40王文辉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活动度置换术膝关节

王文辉

观察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

王文辉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应用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128例应用TKA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前者静脉自控镇痛,后者于刺激仪引导下CFNB镇痛,比较2组镇痛效果、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膝关节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激仪引导下CFNB镇痛方案应用于TKA的效果确切,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膝关节恢复,且安全性高。

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针对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病变疼痛,并增强膝关节功能活动能力。膝关节作为主要承重关节,患者于TKA术后需予以早期功能训练,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恢复效果,但术后疼痛较剧烈,对患者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刺激仪的出现与广泛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已受到医学界高度关注,但目前关于用刺激仪引导下CFNB应用于TKA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关报道较少[2]。为此,本研究针对128例行TKA治疗的患者分别予以刺激仪引导下CFNB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

128例应用TKA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镇痛方案分为对照组(64例)与研究组(64例);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40~75岁,平均(66.32±10.08)岁,体质量45~95kg,平均(68.34±12.37)kg;研究组男31例,女33例,年龄

40~75岁,平均(67.05±+12.34)岁,体质量45~95kg,平均(67.52±11.57)kg;2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建立静脉自控专用通道,并静脉推注2mg格拉司琼,与镇痛泵连接后即开启。镇痛泵的配方包括1~1.5mg芬太尼、地佐辛10~20mg与0.9%生理盐水配成溶液100mL;单次按压予以2mL药物,锁定时间为15min。研究组于刺激仪引导下

CFNB镇痛,于腰硬麻醉之前予以股神经置管,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于其患肢股动脉的外侧1cm、腹股沟的韧带下方2cm位置确定好穿刺点;采用刺激仪经穿刺点进针予以定位,初始刺激电流设置为1mA、2Hz,穿刺针自头端45°方向,且与股动脉平行进针4cm左右;之后对穿刺针的位置与角度合理调整,待髌骨跳动及股四头肌收缩明显时,将刺激电流降低至

0.3 mA,置管成功之后经导管予以20mL0.5%的罗哌卡因,然后置管。术后连接电子泵进行术后镇痛,持续输注0.2%的罗哌卡因(1%的罗哌卡因500mg加上0.9%生理盐水200mL,配置成250mL的溶液),单次剂量为5mL,锁定时间半小时,必要时BOLUS。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2组术后不同时点(4h、8h、12h、24h、48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疼痛评分标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8~10分:重度疼痛;4~7分:中度疼痛;1~3分:轻度疼痛;0分:无痛[3]。采用康复指数对比2组术后不同时点(12h、24h、48h)膝关节活动度;观察并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表现在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下 肢肌力减退。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4h、8h、12h、24h、4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对比(x±s,分)

2.2 2组术后不同时点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研究组术后12h、24h、48h各时点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不同时点膝关节活动度对比(x±s,°)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膝关节属于人体最复杂及负重较大的关节,加之TKA术式的创伤比较大,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感剧烈[4]。TKA术后积极予以有效的镇痛药物有助于患者早期参与功能锻炼,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与下肢血栓的发生,从而增强免疫力,有效促进其机体功能快速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4h、8h、12h、24h、48h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刺激仪引导下CFNB应用于TKA的效果确切,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分析原因可能为:于术前予以股神经置管即注射初始剂量局麻药予以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避免外周与中枢敏化发生,从而高效减轻术后疼痛[5]。而连续周围神经阻滞经术后局麻药持续输注与患者的自控增加剂量,可对疼痛信号的传导进行持续阻滞,故相对单次给药,其镇痛效果较佳。CFNB于术后前48h内对于静息状态下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分析原因可能为:术后疼痛自身存在一定时间限制,而术后48h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自身显著减轻;加之CFNB时局麻药于髂筋膜的深面弥散至头侧,可同时阻滞闭孔神经与股神经等,因此,CFNB可显著缓解患者静息痛[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2h、24h、48h膝关节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疼痛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程度具有较大影响。早期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为TKA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重建主要影响因素,但患者因剧烈疼痛而拒绝开展功能锻炼。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股神经阻滞可于术后早期解除患者肌肉痉挛情况,并可扩张血管有效改善血液循环,这对股神经阻滞于术后早期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十分有利[7]。但梁华等[8]文献研究发现CFNB对TKA患者远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显著优势,因此,关于该方面有待于临床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补充。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刺激仪引导下CFNB应用于TKA患者,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可能与股神经阻滞作用于外周神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关,因此恶心、尿潴留、呼吸抑制、下肢肌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刺激仪引导下CFNB镇痛效果佳,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TKA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1] 倪丈宗,李颖川,王爱忠.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2,35(4):291-294.

[2] 任力,彭丽桦,秦蓓蓓,等.两种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7):522-527.

[3] 杨述华,邱贵兴.关节置换外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51-752.

[4] 刘丹,闵苏,何开华,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35(22):2477-2481.

[5] 张高峰,陈斐,孙立新,等.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3):234-237.

[6] 许晓勤,许旭东,金娴冰,等.超声定位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7):634-636.

[7] 陈嘉华,黄凯,李朝晖,等.超声引导持续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2):115-117,125.

[8] 梁华,景调平,贺雅琳,等.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096-10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34

辽宁 110300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王文辉)

猜你喜欢
活动度置换术膝关节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