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脑脓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6-22 00:40吕洪志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引流术脓肿定向

吕洪志

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脑脓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吕洪志

目的 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脑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引导下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采用小骨窗开颅脓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SN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脓肿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引导下进行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吸除患者脓液,且能减少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脑脓肿;置管引流术

脑脓肿是神经外科中严重疾病,其主要是指因化脓性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形成脑脓包膜等,此外,部分脑脓肿患者可因真菌、原虫侵入脑组织致病。脑脓肿病死率较高,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时控制患者疾病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治疗脑脓肿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穿刺引流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穿刺治疗时主要采取有框立体定型系统辅助治疗。此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辅助治疗,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下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脑脓肿提供更多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吉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40例脑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关于脑脓肿的相关诊断标准;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单一病灶。发病部位:顶叶25例、额叶7例、基底节区4例、枕叶2例、颞叶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5.3±4.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呈现为囊性占位性病变,T1W1呈现为低信号,T2W1呈现为高信号,进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病灶表现为环形增强,病灶周边组织呈现为明显水肿。患者经CT扫描后,病灶部位均呈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周边脑组织呈现为明显水肿状况。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前使用MRI进行扫描,扫描结果直接传输至计算机,使用iplan cranial3.0进行导航,将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上标注出患者脓肿部位及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根据患者实际脑脓肿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靶点、头皮穿刺点、穿刺路径等,将相关数据结构传输至手术相关导航系统中。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行全麻,麻醉后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头架(may field)上,使患者取侧卧位和仰卧位,根据手术导航系统中的相关标记点,在患者头部标注出预设穿刺点,在患者穿刺点周边行弧形小切口,约5cm[1]。将患者头皮切开,完成钻孔,将患者硬脑膜打开,使用Vario guide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德国)引导下行引流术治疗,启动系统,在系统引导下,调整定向手臂,对准患者穿刺部位,调整各个关节,使误差为0。将穿刺活检针套上硅胶引流管,缓慢穿刺,穿刺置预设部位时,拔出活检针,使用注射器抽吸脓肿,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H41020609)+氯化钠溶液(0.9%,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30782)冲洗残腔,关闭切口[2]。术后检查,脓腔闭塞后拔除引流管。术后将脓液进行培养、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在CT辅助下就进行开颅、钻孔,术中进行电凝止血,使用脑穿针试抽取脓液,确诊病灶,分离脓肿,术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脓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1年后,使用SNSS(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值0~56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1年SN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1年SNSS评分(48.3±3.5)分与对照组(31.5±4.2)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42,P<0.05)。

2.2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脓肿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n(%)]

3 讨论

脑脓肿是临床常见严重颅内感染疾病,多为单发,其发病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脑炎阶段、化脓阶段、包膜形成阶段。患者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脑膜炎,严重时甚至会因颅内持续性高压,导致脑干受压,引起患者死亡。临床可根据患者细菌感染来源将脑脓肿分为鼻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脓肿、损伤性脑脓肿、隐源性脑脓肿、血源性脑脓肿等。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时减少患者脓肿扩展、减轻患者颅内高压,清除患者病原菌是临床治疗脑脓肿的重点[3]。

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脑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常见方法为开颅脓肿切除术和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4]。采用开颅脓肿切除术治疗时,直接切除患者病灶,效果显著,但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高,对老年患者和小儿不适用[5]。此次研究中,对患者使用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使用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时,对患者切口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也减少了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6]。以往进行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时,常采用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进行引导,但框架为金属框,质量较重,需安置在患者头部,进行扫描时,过程较为繁琐,对患者耐受性有一定要求,且无法实时显示患者头部影响[7]。而使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进行引导时,避免了患者头部承重力,采用软件进行定位,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使得手术治疗过程更加快捷、简单、准确性[8]。此次研究中患者术后无复发状况,证明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引导下进行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吸除患者脓液,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简单快捷,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李文德,李运军,赵浩,等.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7):5-8.

[2] 吴义军,徐晓.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11):44.

[3] 刘延鸿.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脑脓肿19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9):44-45.

[4] 张家墅,陈晓雷,李昉晔,等.新型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VarioGuide在颅内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1):1468-1471.

[5] 吴朝晖,田增民,赵全军,等.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在顽固性癫痫定位和治疗方面的应用[J].转化医学杂志,2013,2(1):30-34.

[6] 朱伟杰,陈晓雷,张家墅,等.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影像自动融合指导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4):280-284.

[7] 冯世宇,孟祥辉,陈晓雷,等.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1):35-38.

[8] 韦日恒.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6):125-1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42

吉林 136000 吉林省脑科医院(吕洪志)

猜你喜欢
引流术脓肿定向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